女性月经期需注意保暖、卫生、饮食调节、情绪管理和适度运动。主要有避免受凉、选择合格卫生用品、补充铁质与蛋白质、缓解压力、避免剧烈运动五个关键点。
经期盆腔充血时受寒易引发痛经或经量异常。建议避免冷水浴、游泳及长时间接触冷空气,腰腹部可贴暖宝宝或热敷,室温低于20℃时需穿袜保暖足部。痛经严重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伴随症状,可能与前列腺素分泌过多有关。
每2-4小时更换卫生巾或棉条,经血滞留超过6小时可能滋生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优先选用无荧光剂、纯棉表层的合格产品,使用卫生棉条时需注意放置时间不超过8小时,避免中毒性休克综合征风险。
血红蛋白流失期间需增加动物肝脏、菠菜等富铁食物,搭配维生素C促进吸收。忌食生冷辛辣食物可能加重子宫收缩,每日饮水不少于1500ml预防便秘,适量补充黑巧克力可缓解血清素水平下降引发的情绪波动。
黄体酮水平骤降可能导致易怒、焦虑,可通过正念冥想或香薰疗法调节。经前综合征严重者可能出现乳房胀痛、头痛等症状,与雌激素和孕激素比例失衡有关,建议记录情绪周期便于提前干预。
避免倒立、深蹲等增加腹压的运动,推荐散步、瑜伽等低强度活动。剧烈运动可能引发经血逆流导致子宫内膜异位,但适量运动能促进内啡肽分泌缓解痛经,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0%以下为宜。
经期结束后建议逐步恢复常规运动强度,周期规律者可建立月经健康档案记录症状变化。日常补充亚麻籽、深海鱼等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有助于调节激素水平,长期痛经或经量异常超过三个月需排查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等器质性疾病。保持每天7小时睡眠和腹式呼吸练习能有效改善经期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