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健康百科 > 养生保健 > 亚健康 > 正文

高考后部分考生亚健康专家提醒宣泄压力不能急

发布时间: 2024-04-04 13:14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高考结束后,考生心理问题多发。目前进入“后高考时期”,考生出现心理问题比考前及高考期间有增无减。专家提醒家长和考生要注意考后心理恢复。

原本活泼开朗的林楠高考后变得少言寡语、闭门不出,一周来常失眠,也没什么食欲。18日家长陪着他到医院心理诊疗中心就诊,由于考后压力和本人及家长不知如何调节,孩子已处于亚健康状态。同样,各心理门诊接到的相关咨询电话比考前更是有增无减。

高考属紧张性生活事件,对人身心健康影响较大。高考前承受极大压力负荷,考后突然彻底释放,易形成很大心理落差。而考后填报志愿、等待录取通知的过程,又会让考生处于焦虑状态。成绩好的考生更担心录取情况,易出现中度焦虑。分数不理想的考生,易情绪低落、悲观甚至轻生。

一般心理应激反应在考后两周内能缓解淡化的,属正常反应。但持续时间过长,便会向亚健康和疾病转化,出现睡眠质量差,如失眠、乏力、没精神,食欲减退、烦躁等症状。严重的会导致心血管和呼吸系统功能紊乱、消化不良、内分泌失调等。这些症状若持续2周以上,或呈进展性反应,同时伴有抑郁、恐怖和敌对症状,家长便要提高警惕,带孩子提早就诊。同时,专家指出考后压力宣泄要缓慢进行,火山爆发式的压力释放易导致不良后果。

专家提醒,考生在高考后要学会放松,分散注意力,可听音乐、打球、游泳等释放压力。家长不要过于敏感而制造紧张空气,但也不可忽略孩子在进食、睡眠和交友方式上的变化。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最新发布

高考生怎么吃,缓解亚健康症状
高考生怎么吃,缓解亚健康症状
每当一年一次的高考来临,很多考生便会纷纷出现疲劳、紧张、焦虑、失眠等亚健康的症状,这该怎么办好呢?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摆脱亚健康症状的困扰,下面就从饮食方面入手教您怎么吃?关于怎么吃能减轻疲劳感?怎么吃能健脑?怎么吃能更营养?下面将会详细...[详细]
2024-04-06 14:20
专家提醒有些病要注意睡姿
专家提醒有些病要注意睡姿
睡觉也是一门学问,尤其对患有某些疾病的人来说。睡眠的作用之一是对机体的放松和休息,普通人不必在意睡姿,只要感觉舒适即可,但有以下3种疾病的人,需特别注意睡姿。1、腰背痛,避免平躺。现代城市人相对缺乏运动,腰背部的伸肌群普遍紧绷。平躺仰...[详细]
2023-11-15 09:21
给考生高考前的饮食小建议
给考生高考前的饮食小建议
当高考日益临近的时候,考试的注意力也渐渐移到了饮食上来。面对高考,考生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这个时候利用饮食来缓解心理的压力也是很重要的。那么高考前的饮食应该怎样安排呢?微微健康网小编给考生高考前的饮食提些小建议吧。建议一:备考阶段,考...[详细]
2023-11-13 13:54
高考生考后抑郁症要如何预防
高考生考后抑郁症要如何预防
高考是最引人关注的一个话题了,不少考生考后都有不同的抑郁症表现,如果不及时的治疗就会加深病情,损害健康。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讲讲考生考后如何预防抑郁症。高考结束后,对于考生们来说,肯定是有人欢喜有人愁。不少学生特别是考场失意的孩子,情绪容...[详细]
2024-03-27 14:00
高考生如何解决消极的心理问题
高考生如何解决消极的心理问题
面对高考,很多考生感觉压力很大,从而在这时候最容易出现一些不良的心理问题。那么,如果高考前学生出现消极的心理问题该怎么办好呢?下面采访一位老师来谈谈如何让考生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走进高考考场。陈老师:高考是考生高中阶段的最后一件大事,考...[详细]
2024-02-18 13:11
专家提醒:预防早泄八大注意问题
专家提醒:预防早泄八大注意问题
性功能常识之——预防早泄需要留意的八大题目1、节房事,戒自慰长期房事过度,沉醉于情色,频繁自慰导致精神疲乏,是导致阳痿、早泄等的重要原因,当属禁忌之列。实践证实,夫妻分床,停止性生活一段时间,避免各种类型的性刺激,让中枢神经和性器官得...[详细]
2023-11-15 14:40
专家提醒:运动比休息更容易消除疲劳
专家提醒:运动比休息更容易消除疲劳
上班一整天很疲劳了怎么办?很多人会选择一回到家就倒头睡觉休息。然而,睡觉休息真的有助于缓解疲劳吗?专家指出,休息不正确还可能加重疲劳。所以建议大家不妨采用运动锻炼,让疲劳消除得更快些。专家指出,感觉疲劳时更应该运动。慢跑等有氧运动,能...[详细]
2023-11-16 14:07
专家提醒 手指发麻是许多疾病的先兆
专家提醒 手指发麻是许多疾病的先兆
生活中,有些人特别是老年人经常出现手指发麻的症状。专家提醒,手指发麻可能是许多疾病的先兆,不可小觑。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颈椎病:其症状表现多种多样,手指发麻是其中之一,做颈椎X线片可以帮助诊断。治疗颈椎病除可以采用理疗、牵引和应用...[详细]
2023-11-14 15:59
高考在即 考生饮食的几个注意事项
高考在即 考生饮食的几个注意事项
眼看高考就要到了,有关考试期饮食的话题又成了各大媒体的热点。今天,小编就在这里说说,考试期饮食该有什么特别的准备。1、考试期的饮食有什么基本原则?考试饮食的总体原则,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主题:——把握食品安全,不要因为饮食不当引起任何不...[详细]
2023-11-15 08:14
专家提醒:男性冬季应注重饮食进补
专家提醒:男性冬季应注重饮食进补
中医认为,冬季万物收藏,是匿藏精气的时节。对人而言,冬天人体内新陈代谢相对缓慢,消耗相对减少,最适合男性补肾。补肾是男性冬补的“重头戏”,冬季饮食进补应以补肾固阳、养血固精为本,可考虑采取食疗法。巧吃枸杞。《本草纲目》记载:枸杞子“能...[详细]
2024-03-14 13:42
怎么改善身体代谢慢的问题
改善身体代谢慢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运动量、保证充足睡眠、管理压力水平、补充适量水分等方式实现。代谢慢可能与年龄增长、激素水平变化、肌肉量减少、久坐不动、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1、调整饮食结构适当增加优质蛋白摄入有助于维持肌肉量,促进...[详细]
2025-11-02 05:37
怎么改善两边胸不对称
两边胸不对称可通过调整生活习惯、穿戴合适内衣、针对性锻炼、按摩理疗及医疗干预等方式改善。生理性不对称通常与发育差异、哺乳习惯或姿势不良有关,病理性则可能涉及乳腺增生、纤维瘤等疾病。1、调整生活习惯避免长期单侧睡姿或单肩背包,减少肌肉受...[详细]
2025-11-02 05:00
怎么防止性传播疾病
防止性传播疾病主要通过安全性行为、定期检测、疫苗接种、避免共用物品和及时治疗等方式实现。性传播疾病包括淋病、梅毒、艾滋病等多种类型,预防措施需结合具体疾病特点。1、安全性行为使用避孕套是预防性传播疾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避孕套能有效阻隔...[详细]
2025-11-01 17:00
怎么防止老婆外遇
防止伴侣外遇需要建立在信任、沟通和情感维护的基础上,而非单纯的控制或猜疑。健康的两性关系可通过增进亲密感、解决潜在矛盾、提升婚姻质量来降低外遇概率。日常保持坦诚的沟通是维系关系的核心。定期安排专属相处时间,如共同进餐或散步,专注倾听对...[详细]
2025-11-01 16:22
怎么肚子越来越大了
肚子越来越大可能与饮食过量、缺乏运动、胃肠胀气、腹水或腹部肿瘤等因素有关。建议结合具体症状及时就医排查。饮食过量或高热量食物堆积会导致脂肪在腹部沉积,长期久坐不动使基础代谢率降低,多余能量转化为脂肪囤积。胃肠功能紊乱时可能出现胀气,肠...[详细]
2025-11-01 15:44
怎么才知道自己松不松弛
阴道松弛通常可通过自我观察和医学检查判断,主要表现包括性生活质量下降、漏尿、阴道排气感等。阴道松弛可能与自然分娩、年龄增长、盆底肌损伤等因素有关。1、性生活质量下降阴道松弛可能导致性交时摩擦感减弱,伴侣双方均可能感觉包裹感不足。部分女...[详细]
2025-11-01 15:06
怎么才让身体代谢快
提升身体代谢速度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肌肉量、规律运动、保证充足睡眠、避免极端节食等方式实现。代谢率受年龄、性别、肌肉含量、激素水平等多因素影响,需长期综合干预。1、调整饮食结构每日摄入足量优质蛋白如鸡蛋、鸡胸肉等,蛋白质食物热效应...[详细]
2025-11-01 14:28
怎么才能使身体代谢快
提升身体代谢速率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肌肉含量、保证充足睡眠、规律运动和补充足够水分等方式实现。代谢速率受年龄、性别、遗传等因素影响,但通过科学干预可有效改善。1、调整饮食结构适量增加优质蛋白摄入能提高食物热效应,建议选择鸡蛋、鸡胸...[详细]
2025-11-01 13:50
怎么才能让水变多
怎么才能让水变多
增加体液量可通过适量饮水、调整饮食结构、补充电解质等方式实现。体液不足可能与出汗过多、腹泻、发热等因素有关,需结合具体原因针对性改善。1、适量饮水每日饮用1500-2000毫升温水,分次少量饮用更利于吸收。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加重肾脏负...[详细]
2025-11-01 13:12
怎么才能让身体代谢快一点
提升身体代谢速度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肌肉量、规律运动、保证充足睡眠、管理压力等方式实现。代谢率受年龄、性别、肌肉含量、激素水平等多因素影响,需采取综合干预措施。1、调整饮食结构适量增加优质蛋白摄入有助于提高食物热效应,蛋白质消化吸...[详细]
2025-11-01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