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凉血止血功效的药物主要用于血热妄行导致的出血症状,常见药物包括中药类、西药类及食疗方剂。
中药凉血止血药物通过清热凉血、收敛止血发挥作用。地榆炭能治疗便血、崩漏,含鞣质可收缩血管;侧柏叶适用于咳血、衄血,含黄酮苷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白茅根针对血尿、鼻衄,其多糖成分可促进血小板聚集。使用需辨证施治,血热证见出血色鲜红、舌红苔黄者为宜。
西药通过凝血机制实现止血效果。氨甲环酸抑制纤溶酶原激活,用于术后出血;维生素K1促进凝血因子合成,改善凝血障碍;酚磺乙胺增强血小板功能,适合毛细血管出血。需注意血栓风险,消化道出血患者慎用氨甲环酸。
复方制剂结合多味药材协同作用。云南白药可外敷内服,治疗创伤出血;槐角丸清肠凉血,改善痔疮便血;断血流片含多种生物碱,对功能性子宫出血有效。服用期间忌食辛辣,孕妇需遵医嘱。
药食同源食材具有辅助疗效。鲜藕汁含单宁酸,每日200ml缓解咯血;荠菜煮粥可凉血止血,适合月经过多;黑木耳红枣汤含腺苷,改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虚寒体质者不宜长期食用。
局部用药直接作用于出血部位。三七粉外敷创面,其皂苷成分缩短凝血时间;冰硼散含硼砂,口腔溃疡出血时含漱;紫草油涂抹皮肤皲裂出血,促进创面愈合。开放性伤口需消毒后使用。
凉血止血期间应保持饮食清淡,多食冬瓜、梨子等凉性食物,避免羊肉、辣椒等辛热之品。适度进行太极、八段锦等舒缓运动,避免剧烈活动加重出血。出血量较大或持续不止时需立即就医,外伤出血需加压包扎。不同出血原因需针对性用药,月经量多者配合补铁,痔疮出血需保持排便通畅。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循疗程,长期服用可能影响凝血功能,定期检查血常规和凝血四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