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期饮食需注重温补、铁质补充和消化负担控制,关键点包括避免生冷刺激、增加高铁食物、补充优质蛋白、减少盐分摄入、适量补充维生素。
经期子宫内膜脱落时血管扩张,生冷食物易引发血管收缩导致痛经加重。冰淇淋、冷饮等低温食品会刺激盆腔血管痉挛,建议选择温热的红糖姜茶、桂圆红枣汤等暖宫饮品,烹饪方式以炖煮为主。
经血流失会使铁元素大量消耗,缺铁可能引发头晕乏力。动物肝脏每周摄入100-150克,鸭血豆腐汤含易吸收的血红素铁,菠菜需焯水后搭配维C高的橙汁促进非血红素铁转化,避免与茶饮同食影响吸收。
蛋白质不足会影响组织修复和激素合成。推荐鸡蛋每天1-2个,鱼肉选择三文鱼等富含Omega-3的品种,豆制品如黑豆浆既能补充植物蛋白又能调节雌激素水平,避免油炸等高脂烹饪方式。
高钠饮食加重水钠潴留诱发经期水肿。腌制食品含盐量超过日需量50%,加工肉制品如香肠钠含量超标,建议用柠檬汁、香菇粉等天然调味品替代,每日食盐控制在3克以内。
B族维生素参与血红蛋白合成,维生素E缓解乳房胀痛。南瓜籽含维生素E可每日食用20克,香蕉补充B6调节情绪波动,猕猴桃维生素C含量是橙子的2倍,但胃寒者需加热后食用。
经期饮食需配合适度运动如经期瑜伽促进血液循环,避免高强度运动引发经血逆流。护理方面建议使用暖宝宝敷下腹时注意低温烫伤风险,更换卫生用品前需清洁双手。日常可常备阿胶糕作为滋补零食,但糖尿病患者应选择无糖版本。痛经严重者建议就医排查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病理因素,避免长期依赖止痛药掩盖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