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女性贫血需根据病因选择药物,常见治疗包括铁剂、维生素B12、叶酸、促红细胞生成素及中药调理。
缺铁性贫血最常见,与月经失血、消化吸收功能下降有关。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多糖铁复合物是常用口服铁剂,餐后服用可减少胃肠刺激。搭配维生素C促进吸收,避免与钙剂、茶同服。严重缺铁可静脉注射右旋糖酐铁。
萎缩性胃炎或长期素食导致维生素B12缺乏时,需肌注甲钴胺或氰钴胺,每周2-3次直至血象恢复。口服剂型对吸收障碍者效果有限,需定期监测血清B12水平。合并神经系统症状者需持续治疗。
营养不良或慢性溶血患者需补充叶酸,每日5-15mg口服。绿叶蔬菜摄入不足、酗酒或服用抗癫痫药物者易缺乏。叶酸与B12缺乏常并存,需先排除B12缺乏以免加重神经损害。
肾性贫血患者需皮下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每周50-150IU/kg,配合铁剂使用。治疗期间监测血压和血红蛋白,避免增速过快引发血栓。慢性病贫血需先控制原发病。
归脾丸、八珍汤等中成药适合气血两虚型贫血,含当归、黄芪等成分改善微循环。阿胶补血颗粒对轻中度贫血有效,需长期服用。中药治疗需辨证施治,避免与西药相互作用。
贫血患者日常需增加红肉、动物肝脏、深色蔬菜摄入,每周3次30分钟快走促进血液循环。烹饪使用铁锅,避免浓茶咖啡影响铁吸收。定期复查血常规,观察面色、乏力症状变化,血红蛋白低于70g/L或出现心悸气促需及时就医。更年期女性应注意排查妇科肿瘤导致的隐性失血,长期服药者需监测肝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