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的常见症状是什么
骨质疏松的常见症状主要有腰背疼痛、身高变矮、骨折风险增加、脊柱变形、活动受限等。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疾病,可能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和骨折风险上升。
1、腰背疼痛
骨质疏松患者常出现腰背疼痛,疼痛多位于脊柱两侧或胸腰椎交界处,可能为持续性钝痛或间歇性刺痛。疼痛在久站、久坐或负重时加重,休息后缓解。骨质疏松引起的疼痛与椎体微骨折或骨小梁结构破坏有关,严重时可能影响日常生活和睡眠质量。
2、身高变矮
骨质疏松可能导致身高逐渐变矮,通常表现为数年内身高减少超过3厘米。身高变矮主要与椎体压缩性骨折有关,多个椎体发生压缩性骨折时,身高缩短可能更为明显。患者可能发现衣服变得过长或需要调整腰带位置,这是骨质疏松进展的重要信号。
3、骨折风险增加
骨质疏松患者骨折风险显著增加,轻微外力即可导致骨折,常见部位包括椎体、髋部和腕部。骨折可能发生在日常活动如弯腰、咳嗽或轻微跌倒时,愈合时间可能延长。髋部骨折对老年人危害较大,可能导致长期卧床和并发症。
4、脊柱变形
骨质疏松可能导致脊柱变形,表现为驼背或脊柱后凸。椎体压缩性骨折是脊柱变形的主要原因,多个椎体骨折可形成明显的"老年性驼背"。脊柱变形可能影响呼吸功能,导致胸闷、气短等症状,并进一步加重腰背疼痛。
5、活动受限
骨质疏松患者活动能力下降,表现为行走困难、起身费力或不敢进行剧烈运动。活动受限与疼痛、骨折风险及肌肉力量减弱有关,长期活动减少可能形成恶性循环,加速骨量丢失。适当运动有助于维持骨密度,但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选择安全方式。
骨质疏松患者应注意均衡饮食,保证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摄入,适量进行负重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维持骨密度。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减少咖啡因摄入。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遵医嘱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日常生活中注意防跌倒,保持居所光线充足,移除地面障碍物,使用防滑垫和扶手。出现不明原因骨痛或身高明显变矮时应及时就医评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6.09万次播放
6.45万次播放
6.07万次播放
5.86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