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拉稀便的危害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长期拉稀便可能引发脱水、电解质紊乱、营养
手机查看

阅读:6.33万

长期拉稀便可能引发脱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等危害,需警惕肠道感染、炎症性肠病等潜在疾病。长期腹泻主要由{肠道菌群失衡}、{食物不耐受}、{慢性肠炎}、{肠易激综合征}、{消化道肿瘤}等因素引起。

1、肠道菌群失衡

肠道菌群失衡可能导致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引发持续性腹泻。常见于抗生素滥用、饮食结构不合理等情况。症状包括腹胀、排便次数增多。可通过补充益生菌制剂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调节菌群,必要时需结合粪菌移植治疗。

2、食物不耐受

乳糖不耐受或麸质过敏等食物不耐受反应可造成慢性腹泻,常出现进食特定食物后腹痛、水样便。需通过食物回避试验确诊,治疗上采用无乳糖饮食或无麸质饮食,严重时可短期使用蒙脱石散缓解症状。

3、慢性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慢性肠炎疾病会导致黏液脓血便伴长期腹泻,可能与免疫异常有关。典型表现为里急后重、体重下降。需通过肠镜确诊,常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控制炎症,重症需生物制剂治疗。

4、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患者会出现腹痛后排便、粪便性状改变等症状,与内脏高敏感性相关。治疗以调节肠道动力为主,可用匹维溴铵片、曲美布汀片缓解痉挛,配合认知行为疗法改善症状。

5、消化道肿瘤

结肠癌等消化道肿瘤可能以顽固性腹泻为首发症状,伴随贫血、消瘦等报警征象。需通过肿瘤标志物检测、结肠镜检查明确诊断,早期病例可行根治性手术,晚期需结合放化疗综合治疗。

长期腹泻患者应保持清淡易消化饮食,适量补充电解质溶液预防脱水,避免摄入辛辣刺激性食物。建议记录排便日记监测症状变化,若出现血便、持续体重下降、发热等警示症状,或腹泻持续超过2周未缓解,须及时进行粪便常规、肠镜等检查明确病因后规范治疗。日常可适当食用苹果、山药等富含果胶的食物帮助改善肠道功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肚子一阵阵的绞痛是怎么回事
防己黄芪汤最早出自《金匮要略》原文说:“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防己黄芪汤主之。”另外《金匮·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也提到:“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
查食道做什么检查
人体咀嚼肌包括:咬肌、颞肌、翼内肌、翼外肌等。所以咬肌肥大的发生一般又认为与人咀嚼习惯和饮食习惯有关。如饮食中经常吃硬的食物或有吃零食、吃口香糖习惯等。也有人认...
宝宝20天拉的大便酸臭味是怎么回事
有时候我们生病做手术会留下疤痕,这些疤痕留在身上不好看,尤其是女生,目前任何治疗方法都不能使疤痕彻底消除,只能改善或者淡化。下面我们来看看淡化甲状腺手术疤痕的方...
生理黄疸和病理黄疸有什么不同
大家有没有遇到这种情况,明明夫妻两人都是双眼皮,结果生个宝宝出来却是单眼皮,正在诧异时,慢慢发现宝宝的单眼皮又变成了双眼皮,真的挺神奇。其实是由双方的遗传基因共...
阑尾炎穿孔腹腔内有脓液怎么办
隆鼻后一般需要1个月之后才能够喝酒。当然这个时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基本上隆鼻后1个月伤口基本恢复,这个时候喝酒时可以的,但是因为每个人的差异性,恢复的时间较长的...
阑尾炎吃什么食物好
产后胸部下垂能恢复。建议多吃优质蛋白和油脂的食物。平时早餐和午餐时尽量多喝些豆浆、牛奶和优质大豆制品。也要进行适当的运动哦,想要结合丰胸效果。多进行胸部肌肉锻炼...
查盆腔炎做哪些检查
查盆腔炎做哪些检查:附件炎其实就是盆腔炎,但由于盆腔炎的急慢性以及感染严重性不同,所以不同的盆腔炎症,其治疗会有一定差异,而且还要根据女性的药物过敏史,来选择最佳的用药。比如...
牛海静 1'38''

邯郸市第一医院 牛海静

11.47万次播放 2020-01-17

输卵管积液怎么办
输卵管积液怎么办:对于输卵管积液的女性,由于其具体情况不同,所以处理治疗方法就会因人而异。如果输卵管积水后出现化脓,那还可能会引起输卵管脓肿,这时就会导致持续的发烧,以及剧烈...
牛海静 1'34''

邯郸市第一医院 牛海静

11.99万次播放 2020-01-17

什么是念珠菌阴道炎
什么是念珠菌阴道炎:所谓的念珠菌阴道炎又称之为霉菌性阴道炎,就是指女性阴道内寄居的霉菌大量滋生,从而诱发一系列外阴不适现象。而霉菌性阴道炎最常见的症状,就是会导致女性出现外阴...
牛海静 1'25''

邯郸市第一医院 牛海静

11.41万次播放 2020-01-17

少女月经不调怎么办
少女月经不调怎么办:少女出现月经不调,常常要考虑多是属于生理性的表现,这是因为女孩年龄比较小,卵巢性腺轴一般没有发育完善,所以就会导致卵巢的排卵不规律,因此才会引起月经周期不...
牛海静 1'34''

邯郸市第一医院 牛海静

12.49万次播放 2020-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