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为什么会抽搐
小儿抽搐可能由高热惊厥、癫痫、脑膜炎、低钙血症、脑损伤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四肢强直、意识丧失、眼球上翻等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遵医嘱治疗。
1、高热惊厥
高热惊厥是婴幼儿期常见的抽搐原因,多发生在体温快速上升至38.5摄氏度以上时。患儿可能出现全身僵直、双眼凝视或上翻,持续数秒至数分钟。家长需立即解开衣物散热,将患儿侧卧防止误吸,并尽快就医。临床常用地西泮注射液、苯巴比妥片、对乙酰氨基酚栓等药物控制症状。
2、癫痫
癫痫是脑部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的慢性疾病,可表现为突发性意识丧失、肢体抽动、口吐白沫等症状。癫痫发作可能与围产期缺氧、遗传因素、脑结构异常有关。确诊需通过脑电图检查,治疗常用丙戊酸钠口服溶液、左乙拉西坦片、奥卡西平片等抗癫痫药物。
3、脑膜炎
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症可导致抽搐,常伴随发热、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症状。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可能出现精神萎靡、前囟膨隆。家长发现相关症状应立即送医,临床会根据病原体选择注射用头孢曲松钠、阿昔洛韦注射液等药物治疗。
4、低钙血症
维生素D缺乏或甲状旁腺功能异常可能导致血钙降低,引发手足搐搦或全身抽搐,婴幼儿多见面部肌肉抽搐、喉痉挛。家长需注意补充维生素D滴剂,严重时需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注射液。日常应保证充足日照,合理添加含钙辅食。
5、脑损伤
产伤、缺氧缺血性脑病、颅脑外伤等造成的脑损伤可能遗留抽搐后遗症。这类抽搐多伴随运动障碍、智力发育迟缓等神经系统异常。治疗需结合营养神经药物如胞磷胆碱钠胶囊、脑蛋白水解物片,配合康复训练改善预后。
家长发现小儿抽搐时应保持镇定,记录发作时间与表现,移除周围危险物品,不要强行按压肢体或塞入异物。发作结束后及时就医检查,完善血常规、脑电图、头颅CT等检查明确病因。日常注意预防感染,保证营养均衡,规律作息,避免过度疲劳诱发抽搐。有癫痫病史的患儿需严格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调整治疗方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5.11万次播放
5.19万次播放
5.03万次播放
4.56万次播放
4.97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