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可以通过运动改善,适度运动能缓解子宫痉挛、促进血液循环并调节内分泌,具体方式包括有氧运动、核心训练、瑜伽拉伸、盆底肌锻炼和日常活动调整。
快走、慢跑或游泳等低冲击有氧运动可刺激内啡肽分泌,减轻痛经时的疼痛感知。每周3次30分钟的有氧运动能改善盆腔血流,减少前列腺素过度释放导致的子宫收缩。月经期前一周开始规律锻炼效果更显著,但需避免高强度间歇训练。
强化腹部和腰背部肌肉群能提升盆腔稳定性,平板支撑、仰卧抬腿等动作可降低经期下坠感。训练时应控制强度,避免卷腹类压迫腹腔的动作。建议经期结束后进行,每次15-20分钟,配合腹式呼吸效果更佳。
猫牛式、婴儿式等瑜伽体式能放松紧绷的盆底肌,蝴蝶式拉伸可缓解腹股沟区域紧张。经期选择舒缓的阴瑜伽,每个体式保持1-3分钟,通过深度拉伸减少子宫周围肌肉痉挛。注意避免倒立或过度扭转的体式。
凯格尔运动通过收缩-放松盆底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每天3组每组10次能有效减轻经期坠胀感。排尿中断法帮助找准肌肉位置,配合呼吸节奏收缩5秒后放松5秒。长期坚持还可预防盆腔器官脱垂。
经期避免久坐不动,每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简单踏步或扭腰动作即可促进经血排出。穿宽松衣物进行家务劳动,提重物时屈膝而非弯腰。睡前温水泡脚后做踝泵运动,有助于缓解下肢水肿带来的不适。
饮食上增加富含omega-3的深海鱼、亚麻籽,减少高盐高糖食物摄入;经前一周开始补充镁元素如南瓜籽、黑巧克力可放松肌肉。运动需循序渐进,痛经严重者应避免经期前两天剧烈运动,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病理性痛经需就医排查。保持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的习惯,配合热敷和足部保暖能显著改善原发性痛经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