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期间可以适度运动,需根据个人体质选择低强度项目,避免剧烈运动加重不适。
月经期子宫内膜脱落导致出血,剧烈运动可能增加盆腔充血,引发痛经或经量异常。但适度运动能促进内啡肽分泌,缓解经期不适。建议选择瑜伽、散步或普拉提等低冲击运动,每次控制在30分钟内。
经期前三天宜进行舒缓运动,如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或靠墙静蹲改善血液循环。后期可逐步恢复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水温需保持28℃以上。避免倒立、跳跃及负重训练,防止经血逆流。
痛经严重者应暂停运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需遵医嘱。贫血人群避免长时间运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可尝试经期骑行动感单车调节激素,强度不超过最大心率的60%。
运动前后及时更换卫生用品,穿着透气棉质内衣。出现头晕、腹痛加剧需立即停止,补充含铁食物如菠菜猪肝汤。运动后避免冷水浴,可热敷下腹部15分钟缓解痉挛。
运动医学杂志研究显示,经期适度运动使痛经发生率降低28%。但高强度运动会使前列腺素水平升高2-3倍,加重子宫收缩。建议使用月经周期APP记录运动反应,建立个性化方案。
经期饮食宜增加温补类食材,如红枣枸杞茶、姜糖水等,避免生冷辛辣。每天补充60mg维生素E和1.2mg维生素B6,有助于调节前列腺素合成。可选择分段式运动,如上午拉伸10分钟+傍晚散步20分钟。经血量大时改用棉条或月经杯,保持运动舒适度。长期经期运动需监测血红蛋白,预防缺铁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