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的难受程度因人而异,多数女性表现为下腹坠胀、腰酸等轻度不适,部分可能伴随恶心、冷汗甚至晕厥等严重影响生活的症状。痛经主要与前列腺素分泌过多、子宫收缩异常等因素有关,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类。
原发性痛经多见于年轻女性,月经初潮后1-2年内出现,疼痛集中在经期前1-2天。典型表现为下腹部痉挛性疼痛,可能放射至腰骶部或大腿内侧,部分人合并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这种疼痛通常持续12-24小时,热敷或适量运动有助于缓解。继发性痛经多由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器质性疾病引起,疼痛往往从经前持续至经后,且进行性加重,可能伴随性交痛、排便痛等特殊症状。这类患者需通过妇科检查、超声等明确病因。
日常可通过保持腹部温暖、饮用姜茶等温热饮品减轻不适。经期前1周减少生冷食物摄入,适当补充镁元素有助于放松子宫肌肉。若疼痛影响正常生活或出现非经期疼痛,建议及时就医排查盆腔病变。记录月经周期与症状变化能帮助医生更准确判断痛经类型与严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