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马屁是缺乏安全感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在职场中,总会碰到那种对领导阿谀奉承、溜
手机查看

2018-06-22 11:58 阅读:461

在职场中,总会碰到那种对领导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的同事,他们拍马屁的程度和形式各有差异,似乎很难对付,你也会担心他们哪天是否会拿你一句玩笑话,或者小秘密去讨好领导,让你防不胜防,但其实弄明白他们只是在寻找心理补偿,你就会觉得很容易应对了。

阿谀奉承、拍马屁在职场上是见怪不怪,大家都习以为常,但在心理学家眼里,这种行为有其心理原因。拍马屁者大多是在其成长过程中,特别是婴幼儿和童年时期严重缺乏母爱和父爱,缺乏安全感。人是受需求推动的,寻求亲密感是人本能的社会心理需求。

早年成长过程中缺乏的东西,成年后会去寻找心理补偿,有些人就会形成过度的替代性补偿。讨好领导实际上是他们在寻求被关注、被重视、被肯定的期望有了实现的机会,会让他们感到安心和踏实。

若领导接受了他的逢迎,对他表示肯定,对他来说就是一个强化,会更加助长他拍马屁的行为。所以,拍马屁的人若能长期在公司里呆下去,一定是有某个领导或上级肯定了他的行为,在他和这个领导之间形成了一种互相强化的互动关系。

但是拍马屁会产生一种压抑感,也常常会积累怨气。这就像小时候面对父母的权威必须服从一样,致使怒气、怨气长期被深深地压抑在心里。愤怒是一种能量,需要宣泄。心理研究表明,“媚上”和“欺下”是双向心理状态,但心理动因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维持内心能量的平衡。

“马屁精”不可避免,那么就要学会与拍马屁的职场人和平相处了。明白了他们拍马屁的心理成因后,就能平静地看待这些阿谀奉承的职场人了。

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人,不要冒犯他或者敬而远之,因为你越这样刻意,他越可能破坏你的事,来使其心理平衡。

最好的做法就是:理解、宽容和礼貌待之。用理解的心态去维护别人的自尊心,说白了就是给人家面子,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同事交往中处处迎合别人。用宽容的心态去面对他,让他感受到真诚,也就少些尔虞我诈,少做拍马屁的行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为什么产后第一次同房会痛
为什么产后第一次同房会痛:首先需要明确一下产后第一次同房疼痛是阴道疼痛还是下腹部疼痛。产后哺乳期体内的雌激素水平会由于哺乳很低,阴道黏膜皱壁在低雌激素状态会变得菲薄,没有弹性。...
1'44''

临汾市中心医院

3.03万次播放 2020-01-08

两年多没同房还会痛吗
两年多没同房还会痛吗:性生活时疼痛需要进一步分析是阴道疼痛还是下腹部疼痛。如果同房是下腹部疼痛,有以下几种可能,一种是盆腔炎,盆腔炎轻的可以没有症状,严重时会出现下腹部疼痛,腹...
1'46''

临汾市中心医院

3.7万次播放 2020-01-08

怎么样睡个好觉
怎么样睡个好觉
洗澡后会使体温升高,当体温降低时人才会产生困意,在睡前的2~3个小时洗热水澡,这样体温有足够的时间降...

池州市人民医院 徐秀云

-769次播放 2018-07-25

心情不好也会生病
心情不好也会生病
病由心生,就是指由于心理、精神、情绪、压力等导致的身体疾病,在这里再给大家讲个真实的病例。孙某,女,...

池州市人民医院 徐秀云

2541次播放 2018-07-25

小儿厌食的中医治疗方法 3:41
小儿厌食的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讲,厌食属于脾湿健运,或者是胃阴不足,或者是脾胃运化不好造成的。脾以运为健,不以补为贵,脾健不在...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1.92万次播放 2018-07-13

如何理解和实践活在当下,摆脱焦虑和抑郁的习惯
有句谚语说:“不要让昨天耗费太多的今天。”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要活在当下。什么是活在当下?一位禅师回答的好:“吃饭就是吃饭,睡觉就是睡觉,这就叫活在当下。”意思是...
影响戒烟的因素
对烟草的依赖程度。很显然一个吸烟人戒烟的动力(动机、意愿、希望)是他能否戒烟成功的关键因素。吸烟的青少年说吸烟适应他们的反抗思想,可以帮助他们建立和保持友谊,使...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支修益

6107次播放 2018-06-25

生气上火容易的什么病
许多朋友们都想知道生气上火容易得什么病,常生气容易伤肺、患消化疾病、损伤免疫系统。所以大家在平时一定要调整好心态,尽量保持愉快的心情,在平时多与朋友交流,放松自...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支修益

-211次播放 2018-06-22

如何改变孩子的“窝里横”
爸妈过分溺爱宝宝,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以宝宝为中心的家庭关系,导致宝宝变得自大、自私和任性。因此,爸妈应改变教育模式,对宝宝要严爱相济,让宝宝在家庭中的地位成为受...

959次播放 2018-06-22

什么是社交焦虑障碍 2:09
什么是社交焦虑障碍
社交焦虑障碍是焦虑症的一种分类,多发于16岁到30岁的人群,此类人群会对社交之前、社交过程中以及社交...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9036次播放 2018-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