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绝精",但精子质量和数量会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主要与睾丸功能衰退、激素变化、慢性疾病累积、不良生活习惯、环境毒素暴露等因素相关。
睾丸生精功能从40岁后开始缓慢衰退,60岁以上男性精液量可能减少30%-50%。睾酮水平每年下降1%-2%,直接影响精子生成效率。应对方法包括定期检测睾酮水平,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激素替代治疗,如十一酸睾酮胶丸、丙酸睾酮注射液等。
糖尿病、高血压等代谢性疾病会损伤睾丸微血管,导致生精上皮细胞供氧不足。前列腺炎等泌尿系统疾病可能改变精液成分。需控制基础疾病,如使用二甲双胍管理血糖,配合生精胶囊等中成药调理。
长期吸烟会使精液重金属含量升高,酗酒导致精子畸形率增加。建议每日吸烟不超过5支,酒精摄入控制在25克以下。高温环境如桑拿、久坐等会使阴囊温度升高1-2℃,建议每坐1小时起身活动,选择透气棉质内裤。
双酚A等塑化剂会干扰内分泌,农药残留可能引起DNA损伤。职业接触重金属者应做好防护,日常减少塑料餐具使用,多食用西兰花、菠菜等富含叶酸的排毒食物。
长期焦虑会使皮质醇水平升高,抑制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正念冥想、每周3次30分钟有氧运动可降低压力激素。严重者可短期使用帕罗西汀等抗焦虑药物,配合认知行为治疗。
保持生殖健康需综合调理:饮食上增加牡蛎、南瓜子等富锌食物,补充维生素E和辅酶Q10;运动推荐游泳、快走等避免睾丸压迫的项目;每年进行精液常规检查和前列腺指检。50岁以上男性出现射精量明显减少、性欲显著下降时,建议到男科进行睾丸超声和性激素六项检测。避免盲目服用补肾保健品,部分产品非法添加西地那非可能加重心血管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