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便血常见于哪些疾病
小儿便血常见于肛裂、肠息肉、肠套叠、细菌性痢疾、过敏性紫癜等疾病。便血可能与消化道出血有关,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检查。
1、肛裂
肛裂是小儿便血最常见的原因之一,通常由于大便干燥或排便困难导致肛门皮肤撕裂。患儿排便时会出现肛门疼痛和少量鲜红色血液附着在大便表面。家长需注意调整孩子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和水分摄入,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开塞露帮助排便。对于反复发作的肛裂,可能需要使用硝酸甘油软膏促进裂口愈合。
2、肠息肉
儿童肠息肉多为幼年性息肉,好发于直肠和乙状结肠。息肉表面血管丰富,容易在排便时被摩擦导致出血,表现为无痛性便血,血液常呈鲜红色且不与大便混合。确诊需要通过结肠镜检查,多数情况下可在内镜下切除息肉。家长需注意观察孩子排便情况,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3、肠套叠
肠套叠多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典型表现为阵发性腹痛、呕吐和果酱样血便。这是一种需要紧急处理的急腹症,发病后6-12小时内可通过空气灌肠复位,延误治疗可能导致肠坏死。家长发现孩子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送医,避免自行处理或延误就诊时机。
4、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由志贺菌感染引起,表现为发热、腹痛、里急后重和黏液脓血便。患儿可能出现脱水症状,需要及时补液和使用抗生素治疗。家长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孩子接触不洁食物和水源。常用治疗药物包括头孢克肟颗粒、诺氟沙星胶囊等,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5、过敏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血管炎性疾病,可累及消化道引起腹痛和便血。皮肤紫癜、关节肿痛和肾脏损害是其典型表现。治疗以休息、抗过敏和对症处理为主,严重病例可能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家长需注意观察孩子症状变化,避免剧烈运动和接触可能过敏原。
家长发现孩子便血时应注意观察出血量、颜色和伴随症状,记录排便次数和性状变化。保持孩子肛周清洁,避免使用刺激性清洁产品。饮食上可给予易消化食物,暂时减少粗纤维摄入。便血期间应让孩子多休息,避免剧烈活动。无论出血量多少,都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不要自行使用止血药物或偏方处理。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5.67万次播放
5.3万次播放
5.3万次播放
5.61万次播放
6.04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拔罐和刮痧能一起做吗
- 2 普通外科包括什么
- 3 椎动脉型颈椎病怎么治疗用什么药
- 4 小儿发热惊厥怎么处理
- 5 脚关节有时痛是什么回事
- 6 阴囊疝气会影响生育吗
- 7 胃里烧的慌是怎么回事
- 8 做无痛人流做什么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