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心肌受损的症状
宝宝心肌受损的症状主要有呼吸急促、喂养困难、面色苍白、心率异常和活动耐力下降。心肌受损可能与病毒感染、先天性心脏病、代谢异常、药物毒性或缺氧缺血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上述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带宝宝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完善心电图、心肌酶谱等检查。
1、呼吸急促
宝宝安静时呼吸频率超过每分钟40次需警惕心肌受损。由于心肌收缩力下降导致肺循环淤血,可能出现肋间隙凹陷、鼻翼煽动等表现。病毒感染引起心肌炎时可能伴随发热,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可能伴有口唇发绀。家长需保持宝宝半卧位,避免剧烈哭闹加重心脏负担。
2、喂养困难
心肌受损宝宝吸吮时易出现疲乏、出汗,单次哺乳量减少且时间延长。心功能不全导致胃肠道淤血时可能引发恶心呕吐,长期摄入不足会影响生长发育。家长应采用少量多次喂养方式,选择高热量配方奶,哺乳后保持竖抱姿势15分钟。
3、面色苍白
心肌泵血功能下降会导致末梢循环灌注不足,表现为皮肤黏膜苍白或发灰,尤其以口周、甲床明显。急性心肌炎患儿可能出现皮肤湿冷,慢性心功能不全者可见指端发绀。家长需注意保暖,定期监测四肢末梢温度变化。
4、心率异常
听诊可发现心动过速或心律不齐,严重者出现奔马律。病毒性心肌炎常见室性早搏,川崎病可能导致冠状动脉扩张伴心动过速。家长发现宝宝安静时心率持续超过160次/分钟或节律不齐时,应立即就医检查。
5、活动耐力下降
宝宝表现为易疲劳、哭闹减少、肢体活动减弱,严重时出现嗜睡。心肌缺血导致运动耐量降低,轻微活动即引发气促。家长应记录每日清醒时长和活动量变化,避免过度刺激,保证充足睡眠。
发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到儿科或儿童心血管专科就诊,完善心肌酶谱、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日常需保持环境安静,控制液体摄入量,遵医嘱使用辅酶Q10片、维生素C颗粒等营养心肌药物。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心功能,接种疫苗前需咨询医生。母乳喂养的母亲应保证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人工喂养者选择低钠配方奶粉。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3.73万次播放
3.56万次播放
4.03万次播放
3.39万次播放
4.09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引起鸡瘫痪的原因有哪些
- 2 引起儿童病毒性疱疹的原因是什么
- 3 引产后能做美甲么
- 4 龈下刮治后牙龈多久能恢复
- 5 银杏叶预防中风吗
- 6 银杏叶影响心率吗
- 7 小孩有点发烧怎么处理
- 8 银杏叶片对青光眼有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