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宝宝吐奶是怎么回事
小宝宝吐奶可能由喂养姿势不当、胃部发育不成熟、进食过快、乳糖不耐受、胃食管反流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拍嗝、少量多次喂养、更换奶粉、就医检查等方式缓解。
1、喂养姿势不当
哺乳时若宝宝头部低于身体或含乳不紧,容易吸入空气导致吐奶。建议家长采用45度斜抱姿势喂养,喂奶后竖抱15-20分钟。母乳喂养需确保宝宝完全含住乳晕,奶瓶喂养应选择适合月龄的奶嘴孔径。若伴随哭闹拒食,可能与鹅口疮有关,需就医排除真菌感染。
2、胃部发育不成熟
婴儿贲门括约肌较松弛,胃呈水平位,进食后易出现生理性溢奶。这种情况多发生在3月龄内,吐奶量少且无痛苦表情。家长喂奶后可用空心掌从下往上轻拍背部帮助排气,避免立即平躺。若持续4月龄以上频繁吐奶,需排查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等疾病。
3、进食过快
宝宝饥饿时急促吮吸会吞咽过多空气,引发胃部胀气吐奶。建议控制单次喂养时间在15-20分钟,人工喂养可选用防胀气奶瓶。对于吐奶频繁的宝宝,可将每日喂养量分为8-10次给予。若吐奶呈喷射状且体重增长缓慢,需警惕脑性呕吐等神经系统病变。
4、乳糖不耐受
部分宝宝肠道乳糖酶分泌不足,未消化的乳糖发酵产气会加重吐奶。表现为大便酸臭、泡沫多伴腹胀,可尝试无乳糖配方奶粉喂养。若更换奶粉后仍腹泻呕吐,可能需使用乳糖酶制剂如儿歌乳糖酶颗粒,或排查牛奶蛋白过敏等继发因素。
5、胃食管反流
病理性反流常表现为进食后痛苦性呕吐、弓背哭闹、睡眠不安。轻度可遵医嘱使用铝碳酸镁混悬液保护胃黏膜,中重度需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混悬液配合体位治疗。若伴随血便、发热或体重下降,应立即排除肠梗阻、感染性胃肠炎等急症。
日常护理需注意保持宝宝口鼻清洁,吐奶后及时侧卧防止误吸。记录每日吐奶次数、性状及伴随症状,6月龄后添加辅食可改善胃容量。若吐奶伴随精神萎靡、尿量减少、前囟凹陷等脱水表现,或呕吐物带有黄绿色胆汁、咖啡渣样物,须立即就医进行腹部超声、胃食管PH监测等检查。母乳妈妈应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物,人工喂养需严格消毒器具。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6.35万次播放
6.36万次播放
6.71万次播放
5.99万次播放
6.4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引起鸡瘫痪的原因有哪些
- 2 引起儿童病毒性疱疹的原因是什么
- 3 引产后能做美甲么
- 4 龈下刮治后牙龈多久能恢复
- 5 银杏叶预防中风吗
- 6 银杏叶影响心率吗
- 7 小孩有点发烧怎么处理
- 8 银杏叶片对青光眼有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