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患者心动过缓的毒物是什么
导致患者心动过缓的毒物主要有洋地黄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有机磷农药以及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心动过缓是指心率低于60次/分,可能由药物过量、中毒或代谢异常等因素导致,需结合毒物接触史及临床表现综合判断。
1、洋地黄类药物
洋地黄类药物如地高辛片、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等过量使用可抑制窦房结和房室结功能,导致心动过缓。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黄视等中毒症状。治疗需立即停用药物,并遵医嘱使用地高辛特异性抗体片段注射液纠正中毒,同时监测血钾水平。
2、β受体阻滞剂
普萘洛尔片、美托洛尔缓释片等β受体阻滞剂过量会阻断心脏β1受体,抑制心肌收缩力和传导系统,引发显著心动过缓。严重时可出现低血压、支气管痉挛。需静脉给予阿托品注射液或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液拮抗,必要时行临时起搏治疗。
3、钙通道阻滞剂
维拉帕米缓释片、地尔硫卓缓释胶囊等钙通道阻滞剂中毒时,会抑制钙离子内流,减慢窦房结自律性和房室传导。患者常伴低血压、意识障碍。治疗需洗胃清除未吸收药物,静脉给予钙剂如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并维持循环稳定。
4、有机磷农药
敌敌畏、乐果等有机磷农药中毒时,乙酰胆碱过量蓄积会过度刺激迷走神经,导致窦性心动过缓。伴随症状包括瞳孔缩小、大汗、肌颤。需立即使用阿托品注射液对抗胆碱能效应,并联用氯解磷定注射液复活胆碱酯酶。
5、抗心律失常药物
胺碘酮片、普罗帕酮片等抗心律失常药物本身具有致心律失常作用,过量使用可能抑制心脏传导系统,引发心动过缓甚至心脏停搏。需心电监护下停用相关药物,必要时使用异丙肾上腺素或临时起搏器维持心率。
对于心动过缓患者,应立即停止接触可疑毒物并就医。日常需妥善保管药物和农药,避免误服或过量使用。用药期间定期监测心率,出现头晕、乏力等不适及时就诊。医务人员处理中毒性心动过缓时需根据毒物类型选择解毒剂,同时维持呼吸道通畅和血流动力学稳定,严重者需转入重症监护病房。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7.49万次播放
7.69万次播放
7.63万次播放
7.61万次播放
7.64万次播放
7.66万次播放
7.72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婴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2 初次献血前注意事项
- 3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前兆
- 4 宝宝血小板400多严重吗
- 5 急性白血病发热的最主要原因
- 6 妈妈a型血爸爸o型血孩子是什么
- 7 突然尿不尽原因是什么
- 8 再生障碍性贫血症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