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熬夜容易便秘
熬夜容易便秘主要与胃肠蠕动减慢、激素分泌紊乱、饮食不规律、水分摄入不足及肠道菌群失衡等因素有关。长期熬夜可能加重便秘症状,甚至诱发其他消化系统疾病。
1、胃肠蠕动减慢
熬夜会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副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进而抑制胃肠蠕动。夜间本是肠道蠕动活跃期,熬夜打乱生物钟后,结肠推进性收缩减弱,粪便在肠道内滞留时间延长,水分被过度吸收,最终形成干硬粪便。建议通过腹部按摩或适量运动刺激肠蠕动。
2、激素分泌紊乱
褪黑素和皮质醇等激素的昼夜节律被破坏会影响肠道功能。褪黑素具有调节肠道运动的作用,熬夜导致其分泌减少;而压力激素皮质醇持续升高会抑制消化液分泌。这种内分泌失调可能引发腹胀、排便费力等症状,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调节。
3、饮食不规律
熬夜人群常伴随夜间进食或早餐缺失,食物残渣对肠道的机械刺激减少。高脂高糖的宵夜选择会延缓胃排空,而晨间未及时进食则导致胃结肠反射减弱。建议保持定时定量饮食,增加燕麦、西蓝花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
4、水分摄入不足
熬夜时注意力集中易忽略饮水,且夜间肾脏浓缩尿液功能增强,造成机体隐性脱水。肠道内水分不足会使粪便体积缩小、硬度增加。每日应分次饮用1500-2000毫升温水,可配合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软化粪便。
5、肠道菌群失衡
睡眠剥夺会减少肠道有益菌数量,特别是双歧杆菌和乳酸菌。菌群紊乱导致短链脂肪酸合成不足,影响肠道神经调节功能。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异味加重,可遵医嘱选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进行调节。
改善熬夜相关便秘需建立规律作息,保证每天7-8小时睡眠。增加全谷物、绿叶蔬菜等膳食纤维摄入,每日饮水不少于1.5升。避免久坐不动,建议进行快走、瑜伽等适度运动。若调整生活方式后便秘仍持续超过2周,或出现便血、体重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到消化内科就诊排查器质性疾病。注意不可长期依赖刺激性泻药,以免造成肠道功能进一步受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920次播放
7934次播放
3101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婴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2 初次献血前注意事项
- 3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前兆
- 4 宝宝血小板400多严重吗
- 5 急性白血病发热的最主要原因
- 6 妈妈a型血爸爸o型血孩子是什么
- 7 突然尿不尽原因是什么
- 8 再生障碍性贫血症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