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结石怎么清理出来
耳结石可通过耵聍钩取出、外耳道冲洗、负压吸引、药物软化、手术清除等方式清理。耳结石通常由外耳道耵聍腺分泌过多、外耳道狭窄、炎症刺激、异物存留、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1、耵聍钩取出
适用于质地较硬且位置表浅的耳结石。医生在额镜照明下使用专业耵聍钩沿外耳道壁缓慢进入,避开鼓膜将结石钩出。操作前需确认无外耳道炎或鼓膜穿孔,该方法可能引起轻微疼痛但损伤较小。若结石与皮肤粘连严重,可先使用碳酸氢钠滴耳液软化。
2、外耳道冲洗
采用37℃生理盐水配合注射器进行低压冲洗,适合松软或已软化的耳结石。冲洗时需将耳廓向后上方牵拉使外耳道变直,水流沿后上壁注入避免直冲鼓膜。禁忌用于鼓膜穿孔或中耳炎患者,冲洗后需保持耳道干燥24小时以防感染。
3、负压吸引
通过耳科吸引器在可视条件下清除碎屑状耳结石,对耳道黏膜损伤较小。操作时吸引头需与鼓膜保持安全距离,吸引压力控制在0.02-0.04MPa。该方法可配合生理盐水冲洗使用,但凝血功能障碍者慎用,术后短暂耳鸣属正常现象。
4、药物软化
对坚硬耳结石可先用碳酸氢钠滴耳液或过氧化氢溶液软化3-5天。碳酸氢钠滴耳液每日3次每次5滴,过氧化氢需稀释至3%浓度使用。用药后可能出现耳胀感,禁止双侧耳朵同时用药,糖尿病患者慎用碳酸氢钠制剂。
5、手术清除
适用于合并外耳道胆脂瘤或骨质异常的复杂耳结石。在局部麻醉下行耳内镜下微创手术,同时处理继发病变。术后需填塞明胶海绵止血,口服头孢克洛分散片预防感染,两周内避免耳道进水。手术清除彻底但恢复期较长。
日常应避免频繁掏耳刺激耵聍腺分泌,洗头游泳时可用防水耳塞防护。若出现听力下降、耳闷胀感或眩晕症状,提示可能发生外耳道炎或鼓膜损伤,须立即停止自行处理并就诊。老年人与儿童因外耳道结构特殊,建议每半年到耳鼻喉科进行专业耳道检查。清理后一周内忌食辛辣食物以减少耳道充血风险。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5.86万次播放
6.4万次播放
6.56万次播放
6.26万次播放
5.89万次播放
6.29万次播放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
热门问题
- 1 婴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2 初次献血前注意事项
- 3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前兆
- 4 宝宝血小板400多严重吗
- 5 急性白血病发热的最主要原因
- 6 妈妈a型血爸爸o型血孩子是什么
- 7 突然尿不尽原因是什么
- 8 再生障碍性贫血症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