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可能导致月经异常、压迫症状、生育障碍、贫血及恶变风险,需根据症状采取药物、手术或观察治疗。
子宫肌瘤增大子宫内膜面积或影响子宫收缩,引发经量增多、经期延长。长期失血可致缺铁性贫血。治疗上,轻症可用氨甲环酸止血,中重度选择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如亮丙瑞林缩小肌瘤,或口服避孕药调节周期。黏膜下肌瘤建议宫腔镜切除术。
肌瘤压迫膀胱引起尿频尿急,压迫直肠导致便秘,巨大肌瘤可能造成输尿管积水。体积小于5cm且无症状者可观察,超过8cm或症状明显需行肌瘤剔除术开腹/腹腔镜,绝经后患者可选择子宫全切术。合并肾积水时需优先解除梗阻。
黏膜下肌瘤改变宫腔形态降低着床率,肌壁间肌瘤>4cm可能阻碍胚胎发育。计划妊娠者建议孕前处理,1-2cm黏膜下肌瘤行宫腔镜电切,肌壁间肌瘤采用腹腔镜剔除术。术后避孕6-12个月,妊娠期需监测子宫破裂风险。
月经过多导致血红蛋白低于110g/L时,需联合补铁治疗如琥珀酸亚铁+维生素C。严重贫血Hb<70g/L需输血后手术。中药辅助选用归脾汤或八珍汤,日常增加红肉、动物肝脏摄入,避免浓茶影响铁吸收。
肌瘤肉瘤样变概率约0.4%-0.8%,短期内迅速增大如每月增长>2cm或绝经后未萎缩需警惕。确诊依赖病理活检,疑似病例行全子宫切除术。术后每3个月复查盆腔超声,避免雌激素类保健品刺激复发。
子宫肌瘤患者日常需限制豆制品等植物雌激素摄入,每周进行3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控制体重。术后恢复期避免提重物,保持外阴清洁预防感染。40岁以上女性建议每年妇科超声检查,合并异常出血时及时行诊刮术排除内膜病变。备孕群体应完成生育评估后再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