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患者放疗后常见的副反应及处理
肺癌患者放疗后常见副反应包括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皮肤损伤、骨髓抑制和全身乏力,可通过药物干预、局部护理及营养支持等方式缓解。
1、放射性肺炎:
放疗后2-3个月可能出现咳嗽、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与肺泡和间质损伤有关。轻症患者可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控制炎症,重症需联合抗生素预防感染。氧疗和支气管扩张剂可改善通气功能,胸部CT是主要诊断手段。
2、放射性食管炎:
表现为吞咽疼痛、胸骨后灼烧感,多发生在放疗2-3周后。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混悬液可形成保护膜,利多卡因胶浆能暂时缓解疼痛。建议进食温凉流质食物,避免辛辣刺激,严重者需静脉营养支持。
3、皮肤损伤:
照射区域出现红斑、脱屑或糜烂,与基底细胞受损有关。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使用无刺激性敷料如 hydrogel 水凝胶。避免抓挠和阳光直射,严重渗出性皮炎需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
4、骨髓抑制:
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常见于放疗后期。定期监测血常规,中性粒细胞低于1.0×10⁹/L时需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避免到人群密集场所,预防性输注血小板适用于严重出血倾向患者。
5、全身乏力:
与放射线破坏线粒体功能及炎症因子释放相关。建议进行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每日不超过30分钟。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B族,贫血患者可酌情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
放疗期间需保证每日2500毫升饮水,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如鱼肉、蛋奶及深色蔬菜。进行呼吸功能训练如腹式呼吸,每周3次、每次15分钟。保持居室通风,湿度维持在50%-60%。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及胸部影像,出现持续发热或咯血需立即就医。心理疏导可缓解焦虑情绪,建议参与病友互助小组。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