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下进行胆囊切除术
胆囊切除术通常适用于胆囊结石反复发作、胆囊息肉恶变风险高、胆囊炎急性化脓等情况。胆囊切除术的适应症主要有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胆囊息肉直径超过10毫米、急性胆囊炎药物治疗无效、胆囊功能丧失、胆囊肿瘤疑似恶变。
1、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
胆囊结石长期刺激胆囊壁会导致慢性炎症,表现为右上腹隐痛、餐后腹胀等症状。若每年发作超过3次或伴有胆囊壁增厚,建议手术切除。保守治疗无效时可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需低脂饮食3个月。
2、胆囊息肉直径超限:
胆囊息肉直径超过10毫米或快速增大时,存在腺瘤性息肉或癌变风险。超声检查显示息肉基底宽、血供丰富者需限期手术。术后病理检查可明确性质,单发息肉复发率低于多发息肉。
3、急性胆囊炎药物无效:
急性化脓性胆囊炎出现高热、腹膜刺激征时,若抗生素治疗72小时无改善需急诊手术。合并胆囊坏疽或穿孔者应立即手术,延迟治疗可能导致感染性休克。老年人或糖尿病患者更需积极手术干预。
4、胆囊功能丧失:
胆囊收缩功能检测显示排空率低于30%时,胆囊已失去储存浓缩胆汁功能。这类患者常伴有消化不良、脂肪泻等症状,保留胆囊反而可能增加结石复发风险。胆囊造影显示无功能者建议择期手术。
5、胆囊肿瘤疑似恶变:
影像学检查发现胆囊壁不规则增厚伴强化,或肿瘤标志物CA199升高时,需考虑胆囊癌可能。术前应完善增强CT或MRI评估分期,疑似恶性肿瘤需扩大切除范围包括部分肝脏。
胆囊切除术后应循序渐进恢复饮食,初期选择米粥、面条等低脂流食,2周后逐步添加瘦肉、蒸蛋等蛋白质。术后1个月避免剧烈运动防止伤口裂开,3个月内限制动物内脏、油炸食品摄入。定期复查腹部超声观察胆总管情况,出现黄疸、陶土样大便需警惕胆管结石。保持规律进食习惯可促进胆汁规律排放,减少胆管代偿性扩张带来的不适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业医生团队提供
免费就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