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度贫血需要及时干预,长期未治疗可能影响器官功能,改善方法包括铁剂补充、饮食调整、病因治疗、生活方式优化、定期监测。
月经量过多或饮食缺铁是常见诱因,口服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等补铁药物需配合维生素C促进吸收,每周摄入猪肝、菠菜、黑木耳等高铁食物2-3次。
子宫肌瘤、消化道溃疡可能导致隐性失血,腹腔镜肌瘤剔除术、内镜下止血治疗可解决出血源,术后需补充琥珀酸亚铁片剂维持3个月。
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等疾病需骨髓穿刺确诊,促红细胞生成素注射、免疫抑制剂治疗需在血液科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服用补血保健品。
长期素食者易缺乏叶酸和B12,每日需保证鸡蛋、乳制品摄入,叶酸片5mg/日联合甲钴胺片可改善巨幼细胞性贫血症状。
孕中期血容量扩张导致稀释性贫血,多糖铁复合物胶囊吸收率较高,配合牛肉、樱桃等食疗,血红蛋白低于90g/L需静脉补铁。
血红蛋白维持在110g/L以上较为安全,有氧运动选择快走、瑜伽等低强度项目,经期使用计量型卫生巾监测出血量,紫菜蛋花汤搭配橙汁可提升铁吸收率,每3个月复查血常规观察红细胞参数变化,突然出现心悸气促需急诊处理。长期贫血可能引发心肌缺氧和认知功能下降,备孕女性应提前6个月调理铁储备。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