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不调可能由盆腔炎、子宫内膜炎、阴道炎、附件炎、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炎症或内分泌疾病引起。
盆腔炎多由细菌上行感染导致,炎症反复发作会破坏子宫内膜环境。临床表现为经期延长、经血发黑伴有下腹坠痛。治疗需静脉注射头孢曲松联合多西环素,严重者需宫腔镜引流脓液。日常需避免经期同房,每日温水清洗外阴。
人工流产或分娩后感染是主要诱因,子宫内膜充血水肿会影响脱落周期。症状为月经量突然增多且持续10天以上。口服左氧氟沙星配合甲硝唑栓剂效果显著,超声显示内膜增厚超过12mm需行刮宫术。
霉菌或滴虫感染改变阴道PH值,可能逆行波及子宫。典型表现是经期外阴瘙痒加重、经血有异味。克霉唑阴道片联合氟康唑口服可根治,治疗期间需煮沸消毒内裤,避免使用碱性洗液。
输卵管卵巢炎症会干扰雌激素分泌,常见月经周期紊乱伴腰骶酸痛。急性期需住院输注头孢噻肟,慢性患者可配合红外线理疗。建议每年做一次妇科彩超,同房前后双方清洁生殖器。
高雄激素水平导致卵泡发育障碍,表现为闭经或半年仅来1-2次月经。需长期服用达英-35调节激素,肥胖患者要减重10%以上。二甲双胍可改善胰岛素抵抗,腹腔镜打孔术帮助恢复排卵。
月经不调患者应增加牛肉、菠菜等含铁食物,经期避免剧烈运动。每天快走30分钟促进盆腔血液循环,选择纯棉透气内裤并每4小时更换卫生巾。持续3个月周期异常需检查性激素六项,突然大出血要立即急诊。红糖姜茶可缓解痛经但无法治疗炎症,B超和HPV筛查应列为常规体检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