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瘙痒症可通过保湿护理、药物干预、病因治疗、生活习惯调整及中医调理缓解,皮肤干燥、慢性疾病、神经退化、环境刺激和药物副作用是常见诱因。
老年皮肤皮脂腺萎缩导致屏障功能下降,需每日使用含尿素10%、神经酰胺或凡士林的润肤剂,沐浴水温控制在37℃以下,避免碱性肥皂。严重时可采用封包疗法,涂抹保湿霜后覆盖保鲜膜增强渗透。
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10mg/日、西替利嗪可缓解瘙痒;局部涂抹弱效激素软膏氢化可的松1%不超过2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他克莫司软膏适用于激素禁忌者,辣椒素乳膏可阻断瘙痒神经传导。
糖尿病、尿毒症等系统性疾病需控制原发病,甲状腺功能异常者补充或抑制甲状腺素。恶性肿瘤相关瘙痒需排查淋巴瘤等疾病,胆汁淤积性瘙痒使用考来烯胺吸附胆汁酸。
穿着纯棉透气衣物,冬季室内湿度保持50%-60%。避免辛辣食物、酒精及过热饮食,记录可疑致痒药物如阿司匹林、利尿剂。睡前戴棉质手套防止无意识抓挠。
血虚风燥型用当归饮子加减,湿热蕴结型选龙胆泻肝汤。针灸取曲池、血海等穴位,药浴可用苦参、地肤子各30克煎水外洗。耳穴贴压选取神门、肺区调节神经功能。
日常增加Omega-3脂肪酸摄入深海鱼每周2次,补充维生素A/E。坚持太极、八段锦等舒缓运动改善微循环,每周3次30分钟快走促进代谢。夜间瘙痒显著者可冷敷3分钟中断瘙痒-搔抓循环,合并抑郁焦虑需心理干预。持续6周未缓解需排查蕈样肉芽肿等特殊皮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