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失调可通过激素水平检测、症状观察、影像学检查、基础体温监测、月经周期评估等方式判断。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下丘脑-垂体-靶腺轴功能异常、卵巢或睾丸功能障碍、甲状腺问题、肾上腺疾病以及生活方式因素。
通过血液检测六项性激素FSH、LH、E2、P、T、PRL和甲状腺功能TSH、FT3、FT4是金标准。女性需在月经第2-5天抽血,男性任意时间均可。促卵泡激素异常提示卵巢储备功能问题,泌乳素升高可能暗示垂体瘤,睾酮水平异常可能与多囊卵巢综合征或肾上腺疾病相关。
女性出现月经紊乱、痤疮爆发、异常体毛增长或脱发;男性表现为性欲减退、乳房发育或肌肉流失;共有症状包括持续疲劳、体重骤变、情绪波动等。这些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且排除其他疾病时,需考虑内分泌失调。皮肤色素沉着、伤口愈合缓慢等非典型表现也可能提示肾上腺或胰腺问题。
超声可观察卵巢多囊样改变、子宫内膜厚度异常;CT/MRI用于排查垂体微腺瘤直径<10mm或肾上腺占位病变。甲状腺超声能发现结节或弥漫性病变,乳腺超声可鉴别激素相关乳腺增生。影像学异常需结合激素水平综合判断。
女性连续测量基础体温3个月,正常双相曲线显示排卵后体温上升0.3-0.5℃并维持12-14天。单相体温提示无排卵,黄体期缩短<11天反映黄体功能不足。该方法经济简便但需排除感冒、熬夜等干扰因素,适合初步筛查月经不调原因。
记录月经周期长度正常21-35天、经期持续时间2-7天、经量变化每月20-80ml和痛经程度。周期短于21天可能为黄体功能不足,超过35天常见于多囊卵巢综合征。突然闭经伴潮热盗汗需警惕卵巢早衰,异常子宫出血可能与甲状腺功能异常相关。
保持规律作息每晚23点前入睡、均衡饮食增加十字花科蔬菜摄入、适度运动每周150分钟有氧、压力管理正念冥想有助于调节内分泌。避免过度节食每日热量不低于1200大卡和滥用激素类保健品,长期服用避孕药者需定期检测肝功能和凝血指标。35岁以上女性建议每年进行甲状腺功能和妇科超声检查,男性40岁后应关注睾酮水平变化。出现严重症状如视力骤降、剧烈头痛或高血压合并低血钾时需立即就医排查内分泌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