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寒驱寒可选用艾附暖宫丸、桂枝茯苓丸、金匮肾气丸等中成药调理,关键需结合体质辨证用药。
针对气血两虚型宫寒,表现为月经后期、经血色淡。艾叶温经散寒,香附理气止痛,配伍当归、川芎补血活血。每日2次,每次6克,经期前一周开始服用。注意阴虚火旺者禁用,服药期间忌食生冷。
适用于血瘀型宫寒伴痛经、经血夹块。桂枝温通经脉,茯苓健脾利湿,桃仁、赤芍活血化瘀。建议饭前温水送服,每次5克,每日3次。可与热敷下腹部同步进行,孕妇及经量过多者慎用。
调理肾阳虚型宫寒,症见腰膝酸冷、夜尿频多。熟地黄滋补肾精,附子、肉桂温补肾阳。宜晨起空腹服用,每日2次,连续用药2-3个月经周期。高血压患者需监测血压变化。
改善脾胃虚寒引发的宫寒,常见食欲不振、四肢不温。干姜温中散寒,白术健脾燥湿。建议用姜汤送服增强药效,每次8丸,每日3次。服药后出现口干咽痛应减量。
针对寒凝血瘀严重者,如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小茴香散寒止痛,蒲黄、五灵脂活血化瘀。月经干净后开始服用,每日2次,连用20天。服药期间需禁房事及剧烈运动。
日常可配合当归生姜羊肉汤、红糖姜茶等食疗温补,避免冰饮及生冷瓜果。适度进行八段锦、艾灸关元穴等养护,注意腰腹部保暖。中成药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若服药3个月经周期无改善,建议进行激素六项及B超检查排除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器质性疾病。长期宫寒可能影响生育功能,备孕女性应及早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