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在月经期、妊娠期、哺乳期、服用避孕药期间及免疫力低下时需避免拔牙,可能引发感染、出血或激素紊乱。
月经期间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凝血功能减弱,拔牙可能导致出血量增加或伤口愈合延迟。此时口腔黏膜血管扩张,感染风险升高。建议推迟至月经结束3天后进行,术后可服用维生素K促进凝血,避免剧烈运动。
妊娠前三个月拔牙可能刺激子宫收缩,后三个月仰卧体位影响胎儿供氧。局部麻醉药物如利多卡因可能通过胎盘屏障,需选择不含肾上腺素的麻醉剂。紧急情况可于孕中期4-6周进行,术前需产科医生评估,术后使用头孢类抗生素预防感染。
拔牙麻醉药物可能通过乳汁影响婴儿神经系统发育,甲硝唑等抗生素会改变乳汁味道。必须操作时建议提前储存母乳,术后6小时排空乳汁再哺乳。可选择阿莫西林分散片等哺乳期安全药物,避免使用四环素类。
口服避孕药中雌激素会增强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导致干槽症风险提升3倍。建议停药后7天再拔牙,或改用屏障避孕法。术后48小时内避免吸烟,使用氯己定含漱液减少细菌滋生,疼痛明显时可短期服用布洛芬。
糖尿病血糖高于8.3mmol/L、白细胞计数低于3.5×10⁹/L时,拔牙创口易继发颌骨骨髓炎。化疗患者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5×10⁹/L方可操作,术前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术后采用高压氧辅助治疗加速愈合。
特殊时期拔牙后需加强营养护理,每日摄入60g优质蛋白促进组织修复,如鸡蛋羹、鳕鱼泥等软食。术后24小时可用冰袋间断冷敷减轻肿胀,48小时后改为热敷促进血液循环。恢复期间推荐低强度瑜伽或散步,避免游泳等可能造成创口污染的运动。长期服用双膦酸盐类药物者需术前停药3个月,防止发生颌骨坏死。定期使用冲牙器保持口腔清洁,选择含氟牙膏预防邻牙龋坏。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