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健康百科 > 男性健康 > 男性常见病 > 正文

遗精次数过多,小心性功能障碍

发布时间: 2023-11-16 13:40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遗精,是每个男人都会碰到的事情,青少年遗精的时间间隔不一样,有的人长些,有的人短些,长者十天、半个月,甚至两三个月,短者三五天一次。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差别也很大。

遗精间隔时间的是非与个人健康状况、劳累程度及性思维活动有关。例如,身体太瘦小,睡眠过于深沉;膀胱胀满,压迫精囊;被子盖得过厚、过热,刺激阴茎,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遗精。又如一些有关性的声像、性的文字刺激也可成为发生遗精的重要外界因素。而经常思虑性的题目,则更轻易促使遗精。

由于这些因素的作用,遗精的间隔时间就比较短,一定时期内遗精的次数就增多。而没有上述刺激因素,遗精就可能少些。为了降低遗精频度,应该尽量避免这些因素的刺激。

专家指出,一般每月遗精两三次或短至三五天遗精一次都是正常的。甚至在短期内,一两天遗精一次也不应以为是异常。当然,假如长期频繁遗精,天天发生,甚至一夜发生几次,则有可能是病理性的。包皮过长、尿道炎、前列腺炎,就是最常见的引起频繁遗精的原因之一。

相关连结:OKW热疗系统治疗尿道炎不复发

这时,应该及时到正规医院接受检查、治疗。遗精是性功能障碍中的轻症,此时治疗效果较好,不会给人带来大的危害,但是日久可能会影响婚后正常性生活,所以,建议还是早点就医。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最新发布

怎么控制遗精的次数?男生遗精次数怎么减少?
怎么控制遗精的次数?男生遗精次数怎么减少?
在正常情况下,青春期男孩遗精一般始于15岁左右,因进入青春期,生理发育趋向成熟,这时就可能会出现遗精的生理现象。有的男生遗精次数是正常的,但是有的男生频繁遗精,这样对健康是不利的。那么,怎么控制遗精的次数?男生遗精次数怎么减少?1、怎...[详细]
2024-04-02 14:36
小便次数过多怎么调理
小便次数过多怎么调理
一般情况下,尿频可能是饮水量增加、精神紧张等非疾病因素引起的。但也有可能是膀胱炎、前列腺增生症、糖尿病等因素导致的。1.饮水量增加:如果短时间内大量喝水或进食含水量高的食物,则会导致体内水分增多,在排泄过程中出现上述情况。通常属于正常...[详细]
2023-11-15 14:13
遗精次数可反映性功能吗?遗精次数与性功能有什么关系?
遗精次数可反映性功能吗?遗精次数与性功能有什么关系?
在生活中很多单身男性都有遗精的现象,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代谢,但是如果遗精过于频繁,就会对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了,那么遗精次数可反映性功能吗?遗精次数与性功能有什么关系?遗精次数越多,表示性功能较差,下面就来详细了解具体情况吧。1、遗精次...[详细]
2024-03-31 11:35
射精次数过多吃什么补?
射精次数过多吃什么补?
男人结婚之后性生活也会变得比较频繁,尤其是一些身体容易分泌雄性激素的男性朋友,对于性生活的欲望是比较强的,每天甚至都会有多次性行为。这样一来,频繁的射精就会导致男性的身体出现虚弱的情况,严重的时候还会引发一系列的疾病。那么,射精次数过...[详细]
2024-02-18 07:50
性爱次数过多女性的阴道就会松弛吗
性爱次数过多女性的阴道就会松弛吗
是不是性爱的次数过多女性的阴道就会变得很松弛,一点也不紧绷,这是不是真的呢?真的是因为次数太多就变的很松弛了?相信很多女性朋友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吧!如果您不这样认为,那么您真的很不错哦!1、第一次性爱的错觉很多女性朋友应该知道,第一次性...[详细]
2023-11-27 13:00
注意和小心的区别
注意和小心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行为目的和适用范围上。注意通常指对事物的观察或警觉,适用于日常提醒;小心则强调主动规避风险,多用于危险预警。1、行为目的:注意的核心是信息接收,比如提醒他人留意天气变化或会议时间,属于中性提示行为。小心的目的...[详细]
2025-06-27 15:48
哪些需要特别小心
两性健康中需要特别小心的情形主要包括性传播疾病感染风险、避孕措施疏漏、生殖系统异常症状、心理压力失衡以及药物滥用问题。这些情况可能对个人健康、伴侣关系及生育能力造成直接影响,需提高警惕并及时干预。1、性传播疾病:无保护性行为可能感染淋...[详细]
2025-06-19 16:48
警惕和小心的区别
警惕和小心的区别主要在于程度和应用场景。警惕通常指对潜在危险的高度戒备,强调主动防范;小心则偏向日常行为的谨慎态度,适用范围更广。两者差异主要体现在警觉程度、心理状态、适用对象、行为表现和后果影响五个方面。1、警觉程度:警惕带有更强的...[详细]
2025-06-27 15:49
哪些需要特别小心的事情
哪些需要特别小心的事情
女性需特别警惕妇科疾病、心理压力、营养失衡、皮肤敏感、运动损伤五类健康风险。1、妇科疾病:生殖系统感染、子宫肌瘤、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与激素波动、卫生习惯密切相关。定期妇科检查是关键,HPV疫苗接种可预防宫颈癌,中药调理如当归、益母草...[详细]
2025-05-01 09:47
哪些需要特别小心的东西
哪些需要特别小心的东西
女性需警惕日常生活中的潜在健康风险,包括劣质卫生用品、含激素化妆品、高糖高脂饮食、情绪压力累积以及久坐不动等生活习惯。1、卫生用品:劣质卫生巾或护垫可能含有荧光增白剂、甲醛等有害物质,长期使用易引发外阴瘙痒、接触性皮炎甚至妇科炎症。选...[详细]
2025-05-01 09:51
怀不上孩子的偏方
民间流传的助孕偏方缺乏科学依据,不建议盲目尝试。不孕不育可能由排卵障碍、输卵管堵塞、子宫内膜异位症、精子质量异常、内分泌失调等原因引起,建议夫妻双方到生殖医学科进行系统检查。一、食物调理黑豆富含植物雌激素,可帮助调节女性激素水平,但需...[详细]
2025-07-04 13:00
出冷汗的解决方法
出冷汗的解决方法
出冷汗可通过调整环境温度、补充水分、放松情绪、药物治疗、中医调理等方式缓解。出冷汗可能与低血糖、自主神经紊乱、更年期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异常、感染性疾病有关。1、调整环境温度保持室内通风透气,避免穿着过厚衣物或使用过重被褥。夏季可适当调...[详细]
2025-07-04 12:20
治手脚冰凉的偏方
治手脚冰凉的偏方
手脚冰凉多数可通过生活方式改善缓解,少数情况需警惕病理性因素。常见原因包括血液循环不良、气血不足、甲状腺功能减退、贫血、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1、生姜红糖水生姜含姜辣素可促进毛细血管扩张,红糖提供快速热量。将拇指大小生姜切片与20克红...[详细]
2025-07-04 11:40
子宫出血是癌症吗
子宫出血是癌症吗
子宫出血不一定是癌症,可能是内分泌失调、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生殖系统炎症或子宫内膜病变等原因引起。建议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一、内分泌失调青春期或围绝经期女性易因激素水平波动导致功能性子宫出血。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经...[详细]
2025-07-04 11:00
妇科炎症偏方土方
妇科炎症偏方土方
妇科炎症不建议使用偏方土方治疗,可能延误病情或加重症状。妇科炎症通常由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病毒感染、寄生虫感染、内分泌失调等原因引起,需通过正规医疗手段干预。1、细菌感染细菌性阴道炎常见由加德纳菌等厌氧菌过度繁殖导致,典型表现为灰白色...[详细]
2025-07-04 10:20
治疗妇科炎症偏方
治疗妇科炎症偏方
妇科炎症不建议使用偏方治疗,应及时就医并遵医嘱规范用药。妇科炎症可能由细菌感染、真菌感染、滴虫感染、病毒感染、内分泌失调等原因引起,需根据具体病因选择针对性治疗方案。1、细菌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主要由阴道内菌群失衡导致,表现为白带增多...[详细]
2025-07-04 09:40
老年人便秘怎么办
老年人便秘怎么办
老年人便秘可通过调整饮食、增加运动、养成排便习惯、药物治疗、中医调理等方式改善。便秘通常由膳食纤维摄入不足、胃肠蠕动减弱、药物副作用、精神压力、慢性疾病等原因引起。1、调整饮食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建议每日食用燕麦、红薯...[详细]
2025-07-04 09:00
老年人贫血怎么办
老年人贫血怎么办
老年人贫血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铁剂、治疗原发病、输血治疗、中医调理等方式改善。贫血可能由营养不良、慢性失血、造血功能障碍、消化吸收不良、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1、调整饮食增加富含铁元素的食物摄入有助于改善缺铁性贫血。动物肝脏、红肉、蛋...[详细]
2025-07-04 08:20
老年人贫血怎么补
老年人贫血怎么补
老年人贫血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铁剂、治疗原发病、中医调理、适度运动等方式改善。贫血可能与铁元素缺乏、慢性疾病、造血功能减退、维生素B12或叶酸不足、失血过多等因素有关。1、调整饮食增加富含铁元素的食物摄入有助于改善缺铁性贫血。动物肝脏...[详细]
2025-07-04 07:40
高血压的对症调养
高血压的对症调养
高血压可通过饮食调整、运动干预、情绪管理、药物控制和定期监测等方式对症调养。高血压通常由遗传因素、高钠饮食、肥胖、长期压力、肾脏疾病等原因引起。一、饮食调整减少钠盐摄入是高血压饮食管理的核心,每日食盐量控制在5克以内,避免腌制食品和加...[详细]
2025-07-04 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