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贫血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铁剂、治疗原发病、中医调理、适度运动等方式改善。贫血可能与铁元素缺乏、慢性疾病、造血功能减退、维生素B12或叶酸不足、失血过多等因素有关。
增加富含铁元素的食物摄入有助于改善缺铁性贫血。动物肝脏、瘦肉、蛋黄等血红素铁吸收率较高,黑木耳、菠菜等植物性食物需搭配维生素C促进吸收。每日饮食应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如鱼类、豆制品等,避免浓茶咖啡影响铁吸收。
在医生指导下可服用琥珀酸亚铁片、多糖铁复合物胶囊、右旋糖酐铁口服液等补铁药物。用药期间需定期复查血常规,避免铁剂过量导致胃肠不适。维生素C片可配合铁剂使用提升吸收效果,但不可自行调整用药方案。
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等疾病导致的隐性失血需针对性治疗。肾功能不全引起的肾性贫血需使用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恶性肿瘤相关贫血应控制原发肿瘤进展。治疗基础疾病是改善继发性贫血的关键措施。
气血两虚型贫血可选用八珍汤、归脾汤等方剂调理,含阿胶、当归等药材的膏方适合冬季进补。艾灸足三里、血海等穴位能改善血液循环,但需由专业中医师辨证施治,避免盲目进补加重脾胃负担。
太极拳、散步等低强度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每周锻炼3-5次,每次不超过30分钟为宜。运动前后注意补充水分,避免空腹运动引发头晕。卧床老人可进行踝泵运动预防静脉血栓,运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度。
老年贫血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节食。日常烹饪建议使用铁锅,增加铁元素摄入。定期监测血红蛋白指标,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者需控制补铁速度。出现心悸气促等严重症状时须及时就医,不可依赖食补延误治疗。冬季注意保暖促进血液循环,夏季避免大量出汗导致电解质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