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绝经期和更年期是女性生殖衰老过程中的两个不同阶段,围绝经期指卵巢功能开始衰退至绝经前的过渡期,更年期则指绝经后一年内的时期。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时间范围、生理变化及症状特点上。
围绝经期通常始于40岁左右,持续2-8年,以月经周期紊乱为标志;更年期则严格定义为绝经后12个月内,是生殖功能终止的明确节点。围绝经期结束时卵泡耗竭,促卵泡激素水平持续升高,最终导致月经永久停止。
围绝经期雌激素水平波动性下降,孕酮分泌减少,常出现激素失衡;更年期雌激素稳定在低水平,卵巢基本停止分泌性激素。这种差异导致围绝经期症状更具波动性,而更年期症状相对稳定。
围绝经期月经周期缩短或延长,经量时多时少;更年期则完全停经超过1年。约90%女性在围绝经期经历月经模式改变,包括周期长度变化超过7天、跳过周期等,这是卵巢储备下降的典型信号。
围绝经期以潮热发生率75%、夜间盗汗、情绪波动为主;更年期多见阴道干涩发生率50%、泌尿系统萎缩、骨质疏松等。围绝经期症状多与激素波动相关,更年期症状则源于长期雌激素缺乏。
围绝经期需关注心血管疾病早期预防;更年期重点防范骨质疏松和代谢综合征。雌激素保护作用消失后,女性冠心病风险增加2-3倍,骨量每年流失约2%,需通过生活方式和医学干预降低风险。
建议女性从围绝经期开始定期检测骨密度和血脂,保持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每日摄入1000-1200毫克钙质。大豆异黄酮、黑升麻等植物雌激素可能缓解轻度症状,中重度症状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激素替代治疗。避免吸烟、限制酒精摄入有助于平稳度过这两个特殊生理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