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和子宫癌的发病原因主要与高危型HPV持续感染、雌激素水平异常、免疫功能低下、遗传因素及不良生活习惯有关。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如HPV16、18型持续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病因。病毒通过性接触传播,感染后可能引发宫颈上皮细胞异常增生,长期未清除可能发展为癌前病变。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如TCT、HPV检测可早期发现病变。
子宫癌子宫内膜癌与雌激素水平过高密切相关。长期无孕激素拮抗的雌激素刺激、多囊卵巢综合征、肥胖导致的脂肪组织芳香化酶活性增高等因素,均可能促使子宫内膜过度增生。绝经后激素替代治疗需严格监测。
艾滋病患者、器官移植后服用免疫抑制剂等人群,因免疫功能受损难以清除HPV病毒,宫颈癌风险显著增加。慢性炎症状态也会导致局部微环境改变,加速癌细胞增殖。
林奇综合征等遗传性肿瘤综合征患者存在DNA错配修复基因突变,不仅增加结肠癌风险,也使子宫内膜癌发病率提升40%-60%。有家族史者建议进行基因检测和定期妇科检查。
多个性伴侣、早年性行为、吸烟等行为会提高HPV感染概率。缺乏运动、高脂饮食导致的肥胖会促进雌激素合成,增加子宫癌风险。避免烟草暴露、控制体重可降低发病可能。
预防两类癌症需建立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规律运动如每周150分钟有氧运动和均衡饮食增加十字花科蔬菜摄入。25岁以上女性应定期进行妇科检查,接种HPV疫苗可预防70%以上宫颈癌。出现异常阴道出血、排液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早期治疗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更年期女性使用激素制剂需严格评估风险,建议每1-2年进行子宫内膜厚度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