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健康百科 > 养生保健 > 生活技巧 > 正文

低渗性脱水对机体的影响

发布时间: 2023-11-16 15:15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低渗性脱水是指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降低而引起的一种病理状态。低渗性脱水会导致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平衡失调,从而影响到身体各个系统的正常功能。

一、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1.心率加快:由于体内血容量减少,心脏需要加强收缩力来维持血液循环,因此会出现心率加快的情况;

2.血压下降:随着体液的流失,血管内压力会逐渐下降,导致血压也随之下降;

3.休克:严重的低渗性脱水可能会导致组织缺氧和器官功能衰竭,甚至引发休克。

二、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1.头痛头晕:低渗性脱水会影响脑部神经元的功能,导致患者出现头痛、头晕等症状;

2.抽搐: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导致肌肉痉挛或癫痫发作等神经系统症状。

三、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1.食欲减退:低渗性脱水还会抑制胃肠道蠕动,导致食物在胃肠道中滞留时间延长,从而引起食欲不振的症状;

2.恶心呕吐:如果体液丢失过多,还会刺激胃黏膜,引起恶心、呕吐等症状。

四、对泌尿系统的影响

1.少尿无尿:低渗性脱水会导致肾脏排泄功能受损,使得尿量减少或者完全停止排出;

2.肾损伤:长期的低渗性脱水会对肾脏造成损害,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最终可能发展为慢性肾病。

五、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低渗性脱水会导致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分泌不足,使肺泡萎陷,从而影响气体交换,导致呼吸困难。

低渗性脱水对人体各系统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足够的饮水量,并及时纠正低渗性脱水的状态。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最新发布

什么是低渗性脱水
什么是低渗性脱水
低渗性脱水是指人体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低于正常范围的情况。通常情况下,人体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约为280-310mmol/L,如果低于这个水平,则称为低渗性脱水。一、原因1.水分摄入不足:当患者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中或呕吐、腹泻等导致体内大量水分...[详细]
2023-11-14 12:45
水盐代谢障碍对机体的影响如何
水盐代谢障碍对机体的影响如何
水盐代谢障碍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水肿、低钠血症、高钠血症等疾病。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一、影响1.水肿:如果体内水分过多或过少,都可能导致水盐代谢紊乱,从而引起水肿的症状,如眼睑浮肿、双下肢水肿等。2.低钠血症:由于细...[详细]
2023-11-13 05:07
低渗性脱水用什么液体
低渗性脱水用什么液体
低渗性脱水患者一般可以使用生理盐水、高渗氯化钠溶液等进行补液治疗。1.生理盐水:低渗性脱水是指体内的水分丢失大于电解质的损失。由于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导致血清钠浓度低于正常值的情况。此时患者会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而生理盐水是一种无菌...[详细]
2023-11-13 13:02
水盐代谢障碍对机体的影响如何
水盐代谢障碍对机体的影响如何
水盐代谢障碍是指人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失调。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一、轻度影响:1.身体水肿:当体内钠离子过多时,会导致细胞内外液渗透压失衡,从而引起体液潴留,出现浮肿的现象;2.疲劳乏力:如果体内钾离子过低,则会影...[详细]
2023-11-16 13:16
淀粉样肾病机体变化
淀粉样肾病机体变化
淀粉样变性是一种由不同沉积机制引起的组织学变化,是一种刚刚出现的疾病,由于淀粉样物质具有高度黏稠的特点,因此容易沉积在肾脏中,造成肾脏病变。淀粉样变性疾病在机体的各个阶段都有可能发生,常见的机体变化包括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肾功能不全...[详细]
2023-11-15 13:12
脱水热是低渗性脱水吗
脱水热是低渗性脱水吗
脱水热一般不是低渗性脱水。脱水热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发热的现象。1.原因:新生儿由于体内水分丢失过多而引起的体温升高现象称为脱水热。引起新生儿脱水的原因很多,如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疾病,以及高热惊厥、脑炎等神经系统疾病,都会...[详细]
2023-11-14 15:46
中度低渗性脱水的指标是多少
中度低渗性脱水的指标是多少
中度低渗性脱水是指体液丧失导致血清钠浓度低于正常范围,但尚未达到重度低渗性脱水的程度。临床上常用的判断标准是根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来确定。要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患者可能出现口渴、尿量减少、乏力、恶心等症状。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则提...[详细]
2023-11-15 15:59
低渗性脱水为什么易出现循环衰竭
低渗性脱水为什么易出现循环衰竭
低渗性脱水时患者体内水分丢失过多、血容量不足,容易导致循环衰竭。低渗性脱水是指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而引起的一种病理状态。一、原因1.水分丢失过多:在高温环境下大量出汗或呕吐、腹泻等情况下,体内的水分会以汗液和粪便的形式排出体外,从而造...[详细]
2023-11-13 05:45
低渗性脱水的主要脱水部位在哪
低渗性脱水的主要脱水部位在哪
低渗性脱水是指机体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低于正常范围的情况。其主要脱水部位在细胞内、脑组织和血管等。一、原因1.细胞内:当人体大量出汗或腹泻时,会导致体内的水分流失过多,同时也会带走大量的电解质,从而导致细胞内液减少,出现低渗性脱水的症状。...[详细]
2023-11-15 13:53
研究表明 这些病就有利于机体的健康
研究表明 这些病就有利于机体的健康
发烧:体温一旦超过37℃就属于发烧。医学研究证实,免疫细胞的作战能力会随体温的升高而增高,同时高体温也使血液中的铁离子浓度减少,造成病原体生长所需的微量铁离子供给不足,进而抑制病原体发育,这些才是抗病的主力,药物只是外援。所以,如果在...[详细]
2023-11-15 08:16
优思悦35岁以后能服用吗
35岁以后一般可以服用优思悦,但需经医生评估后使用。优思悦是含有炔雌醇和屈螺酮的短效避孕药,适用于健康女性避孕及调节月经周期,其使用需考虑个体健康状况、药物禁忌及心血管风险等因素。健康女性若无吸烟史、高血压、血栓病史等禁忌症,35岁后...[详细]
2025-10-26 11:18
优思悦21天和28天的区别
优思悦21天和28天的区别主要在于服用周期和药物成分的连续性。21天包装通常为单纯孕激素避孕药,需停药7天;28天包装多为复合避孕药,含7天安慰剂或铁剂片,无须间隔停药。21天包装的避孕药每盒含21片活性药物成分,服用期间需每日固定时...[详细]
2025-10-26 10:41
优思明最忌讳的三个东西
服用优思明期间需严格避免吸烟、抗生素类药物以及葡萄柚汁。优思明是常见的短效避孕药,其主要成分为雌激素和孕激素,这三类物质可能干扰药物代谢或增加血栓风险。1、吸烟吸烟会显著增加优思明使用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烟草中的尼古丁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详细]
2025-10-26 10:03
优思明中断了2天怎么办
优思明中断2天需立即补服漏服的药片,并在后续7天内采取额外避孕措施。漏服避孕药可能导致避孕失败,主要与激素水平波动、排卵风险增加等因素有关。漏服1-2片时应在想起后尽快补服1片,即使需同时服用2片。若漏服发生在第一周,妊娠风险较高,需...[详细]
2025-10-26 09:25
优思明止血以后,可以停止服用吗
优思明止血后通常不建议自行停止服用。优思明属于短效避孕药,需按完整周期服用才能维持避孕效果和激素水平稳定。优思明通过外源性雌激素和孕激素调节子宫内膜,突然停药可能导致撤退性出血或异常子宫出血。规范用药需连续服用21天后停药7天,即使出...[详细]
2025-10-26 08:47
优思明止血多久见效
服用优思明后止血通常需要3-5天见效,具体时间与个体差异、出血原因等因素相关。优思明作为短效避孕药,其止血机制主要通过调节体内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实现。对于激素波动引起的突破性出血,规律用药后3天内激素趋于稳定,子宫内膜逐渐修复,出血量...[详细]
2025-10-26 08:09
优思明长期服用对身体有害吗
优思明长期服用通常对身体无害,但需严格遵医嘱并定期复查。优思明是短效避孕药,主要成分为炔雌醇和屈螺酮,正确使用可有效避孕并调节月经周期。健康女性在医生指导下长期服用优思明,一般不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部分人可能出现轻微恶心、乳房胀痛或点...[详细]
2025-10-26 07:31
优思明有没有催情效果
优思明没有催情效果。优思明是一种短效避孕药,主要成分为炔雌醇和屈螺酮,通过抑制排卵、改变子宫内膜环境及宫颈黏液性状来达到避孕目的,其药理作用与性欲调节无关。优思明作为激素类避孕药,其设计初衷是安全有效地防止妊娠,而非影响性功能或性欲。...[详细]
2025-10-26 06:53
优思明一天中最佳服用时间
优思明通常在每天固定时间服用即可,建议选择睡前或晨起等容易坚持的时间段。正确服用优思明需连续21天每日1片,停药7天后开始下一周期,漏服可能影响避孕效果。优思明作为短效避孕药,其有效性依赖于规律服药时间。药物成分炔雌醇和屈螺酮的半衰期...[详细]
2025-10-26 06:15
优思明四十岁以上可以服用吗
优思明四十岁以上一般可以服用,但需经医生评估个体健康状况后决定。优思明是短效避孕药,主要成分是屈螺酮炔雌醇,适用于健康育龄女性避孕,但对高龄女性可能存在心血管风险。四十岁以上女性若没有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血栓病史等禁忌证,且肝功能...[详细]
2025-10-26 0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