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痛经可通过热敷、药物镇痛、激素治疗、中医调理、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痛经通常由前列腺素分泌过多、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盆腔炎症、宫颈狭窄等原因引起。
下腹部热敷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子宫平滑肌痉挛。使用40℃左右的热水袋或暖宝宝,每日敷30分钟至1小时。热敷可配合轻度按摩,顺时针轻柔按压小腹区域。这种方法对原发性痛经效果显著,尤其适合经期前三天使用。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萘普生、双氯芬酸钠能有效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这类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建议经期来临前1-2天开始服用。严重痛经者可考虑使用解痉类药物如颠茄片,但需注意药物可能引起的口干、心悸等副作用。
短效避孕药通过抑制排卵降低前列腺素水平,适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继发性痛经。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能持续释放孕激素,使子宫内膜萎缩。激素治疗需持续3-6个月才能显效,用药期间需定期复查肝功能。
针灸选取关元、三阴交等穴位可调节气血运行。中药方剂如少腹逐瘀汤、温经汤对寒凝血瘀型痛经效果较好。艾灸神阙穴配合当归、川芎等药材泡脚,能改善宫寒体质。中医调理需连续3个月经周期,经期暂停治疗。
腹腔镜可切除子宫内膜异位病灶,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的严重病例。宫颈扩张术能改善宫颈狭窄导致的经血排出障碍。子宫神经切断术通过阻断痛觉传导路径缓解疼痛,但可能影响生育功能。手术方案需根据患者年龄、生育需求综合评估。
痛经患者日常应保持适度运动,经前期可进行瑜伽、快走等有氧运动。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B1、镁元素,多食用生姜、红糖、核桃等温性食物。避免经期受凉、熬夜及摄入冷饮,建立月经日记记录疼痛程度和持续时间。心理调节方面可通过冥想、呼吸训练缓解紧张情绪,严重者建议接受认知行为治疗。长期痛经者需每年进行妇科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