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调经药需根据体质和症状选择,常见类型包括中成药、激素类药物、活血化瘀药、补血养气药和止痛类制剂。
乌鸡白凤丸适用于气血两虚型月经不调,含乌鸡、鹿角胶等成分,需连续服用2-3个月经周期;益母草颗粒针对血瘀型经量少,经期前一周开始服用;定坤丹适合肾虚型闭经,含红参、鹿茸等,需遵医嘱调整剂量。中成药需辨证使用,避免与凉性食物同服。
黄体酮胶囊用于黄体功能不足导致的经期延迟,需在月经后半周期服用;戊酸雌二醇片调节雌激素水平低下,需配合孕激素序贯治疗;地屈孕酮片治疗内源性孕酮缺乏,常见21天疗法。激素类药物需严格监测肝功能,突然停药可能引发出血。
桂枝茯苓胶囊改善子宫肌瘤引起的经期延长,经期需停用;血府逐瘀口服液针对气滞血瘀型痛经,含柴胡、桃仁等;少腹逐瘀颗粒治疗寒凝血瘀,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活血类药物经量过多者慎用,建议饭后服用减少胃肠刺激。
复方阿胶浆适用于贫血型月经量少,含阿胶、红参等滋补成分;八珍益母丸调理产后气血双亏,需配合规律作息;归脾丸改善心脾两虚型经期紊乱,长期失眠者效果更佳。滋补类药物感冒发热时需暂停,糖尿病患者选择无糖剂型。
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原发性痛经,经期第一天开始服用;酮洛芬肠溶片作用快速但胃肠刺激较大;元胡止痛片含延胡索乙素,适合轻中度疼痛。止痛药连续使用不超过3天,消化道溃疡患者需改用栓剂。
调经期间建议增加动物肝脏、菠菜等富铁食物,配合慢跑、瑜伽等有氧运动促进盆腔血液循环。日常避免熬夜和过度节食,经期注意腰腹保暖,使用暖水袋热敷时温度不超过50℃。中药调理需持续3-6个月经周期观察效果,激素治疗期间每3个月复查超声和性激素六项。出现异常出血或剧烈腹痛应立即停药就医,40岁以上女性需先排除子宫内膜病变再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