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可通过中药调理缓解,常用药物包括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丸、归脾丸等。
针对脾虚湿盛型症状,如食欲不振、大便溏稀。该方含人参、白术、茯苓等成分,能健脾益气、渗湿止泻。服用时需忌食生冷油腻,建议饭前温水送服,每日2-3次。慢性腹泻患者可搭配艾灸足三里穴增强疗效。
适用于脾气下陷引起的乏力、内脏下垂。主要成分为黄芪、党参、甘草,具有升阳举陷作用。服药期间避免剧烈运动,高血压患者需监测血压。可配合八段锦调理脾胃须单举式练习。
改善心脾两虚导致的失眠健忘。含龙眼肉、酸枣仁等安神成分,建议睡前2小时服用。长期脑力劳动者可搭配山药粥食疗,出血倾向者需谨慎使用。
治疗脾虚气滞型腹胀嗳气。木香、砂仁能理气和胃,陈皮助消化。服药后出现口干可含服乌梅,胃溃疡患者应改用四君子汤加减。
针对脾肾阳虚的四肢不温。附子需先煎,生姜为引,忌与寒凉药物同服。冬季可配合花椒水泡脚,糖尿病患者需调整剂量。
脾虚调理需注重饮食配合,推荐小米南瓜粥、红枣山药羹等易消化食物,避免绿豆、苦瓜等寒凉之品。适度练习太极拳、揉腹操促进运化功能,保持腹部保暖。症状持续超过两周或出现消瘦水肿需及时就医,避免自行长期用药导致阴阳失衡。日常可按摩中脘穴、脾俞穴辅助治疗,建立规律作息对恢复脾脏功能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