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卵通常发生在月经周期的中间阶段,对于28天周期的女性多在月经结束后7-10天出现,具体时间受激素水平、个体差异和周期规律性影响。
从月经第一天开始计算,排卵日多在下次月经前14天左右。若月经周期为28天,排卵通常在月经结束后第10-14天发生。周期不规律者需结合基础体温或排卵试纸辅助判断,连续记录3个月经周期可提高准确性。
卵泡刺激素FSH促进卵泡成熟,黄体生成素LH骤升触发排卵。排卵前雌激素水平上升使宫颈黏液变透明拉丝状,排卵后孕酮升高导致基础体温上升0.3-0.5℃。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内分泌疾病可能抑制这种周期性变化。
部分女性排卵期会出现单侧下腹隐痛排卵痛、点滴出血或乳房胀痛。阴道分泌物呈蛋清状可拉长至10cm左右,这种宫颈黏液变化可持续1-3天。嗅觉敏感度提升和性欲增强也是常见生理反应。
基础体温需每天晨起静卧测量,持续低温后突然升高提示已排卵。排卵试纸检测尿液中LH峰值,阳性后24-36小时内排卵。超声监测能直观观察卵泡发育,直径达18-24mm时即将排出。
压力过大、过度减肥或甲状腺功能异常可能导致无排卵月经。流产后或哺乳期排卵恢复时间个体差异大,产后未哺乳女性通常6-8周恢复排卵,哺乳妈妈可能延迟至半年后。
备孕女性可适量增加坚果、深海鱼等富含维生素E和Omega-3的食物,避免剧烈运动引发的黄体破裂风险。每天快走30分钟或瑜伽练习有助于改善盆腔血液循环,经期结束后每周2-3次凯格尔运动能增强盆底肌功能。使用排卵预测工具时应固定每天检测时间,晨尿检测需在排尿后2小时进行。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