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不调可能由激素失衡、器质性疾病、精神压力、营养不良、生活方式紊乱等因素引起。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异常是常见原因,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异常等疾病会导致雌激素和孕激素分泌失调。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如口服短效避孕药调节周期,甲亢患者服用丙硫氧嘧啶,多囊患者使用二甲双胍改善胰岛素抵抗。
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腺肌症等占位性病变会改变宫腔环境,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引发经血逆流。宫腔镜切除息肉肌瘤,GnRH-a类药物抑制内膜异位灶,严重者需子宫切除术。
长期焦虑抑郁会抑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导致排卵障碍。认知行为疗法结合放松训练效果显著,必要时短期服用帕罗西汀等抗抑郁药,瑜伽冥想可降低皮质醇水平。
过度节食致体脂率低于17%时,瘦素水平下降影响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蛋奶,补充铁剂改善贫血,增重至BMI≥18.5后月经多可自然恢复。
昼夜颠倒、过度运动、吸烟酗酒会干扰生物钟。调整作息保证23点前入睡,每周运动控制在150分钟中等强度,戒烟限酒有助于恢复排卵功能。
日常可食用亚麻籽调节雌激素,当归红枣茶改善气血,避免生冷刺激食物。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功能,每周3次30分钟快走促进盆腔血液循环。记录基础体温监测排卵,选择纯棉透气卫生巾,经期避免盆浴和剧烈运动。体重波动控制在±5%内,每年妇科检查包括B超和性激素六项,突发剧烈腹痛或持续闭经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