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复禾健康百科 > 女性健康 > 女性生活常识 > 正文

大班登革热育儿知识

发布时间: 2023-11-15 12:07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属于全球传播最广泛的蚊媒传染病之一。大班登革热主要分布在亚洲远中和东南亚地区,多见于壮年,临床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突起发热、疼痛、皮疹、淋巴结肿大等。

1、发热:大班登革热的患者以突然发热开始,体温可达39-40°C,伴有畏寒、头痛、关节酸痛、肌肉痛等症状。儿童患者则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2、疼痛:突出的症状是剧烈头痛,疼痛部位与头痛部位相同。也可以出现其他部位的疼痛,如颈部、肩胛骨、手臂、腰部等。这种疼痛特征为痛性,服用一般止痛药物如布洛芬等无法缓解,且疼痛会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加重;

3、皮疹:大班登革热患者可以在1-2天内出现皮疹,多数为弥漫性鲜红色斑丘疹,压之退色,伴有痒感。皮疹可在第2-5天出现,初起于面部及躯干,可逐渐蔓延至四肢及全身,3-5天可逐渐消退。但多数皮疹无瘙痒感,少数患者可出现瘙痒;

4、淋巴结肿大:半数患者可出现淋巴结肿大的情况,一般是在发热后1-2天出现。肿大的淋巴结大小不等,质地较软且表面光滑。

大班登革热除上述症状外,还会出现其他症状。首先会表现为消化道症状,如食欲减退、腹胀、呕吐等。其次为皮肤症状,部分患者会在皮疹出现后1-2天出现典型的皮肤表现,如红斑疹、丘疹等。也会出现心脏损害,如心肌炎、心包炎等,个别患者还会出现肝脏损害。对于重症患者而言还会出现严重出血,如呕血、便血、鼻出血、肉眼血尿等。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看病要趁早,不等待 不排队,全国知名专家 在线挂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号:复禾健康,求医更省时更省心

相关推荐

最新发布

大班育儿知识登革热
大班育儿知识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属于全球传播最广泛的蚊媒传染病之一。大班育儿知识包含了登革热流行病学、登革热诊断、登革热治疗、登革热预防等知识,可以通过这些知识了解到相关疾病的相关情况。1、登革热流行病学: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详细]
2023-11-16 12:26
大班育儿知识登革热症
大班育儿知识登革热症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属于全球传播最广泛的蚊媒传染病之一。大班育儿知识包含了登革热流行病学、登革热诊断、登革热治疗、登革热预防等知识,可以通过这些知识了解到各自的相关情况。1、登革热流行病学:登革热呈全球分布,主要分布...[详细]
2024-06-21 18:55
大班育儿知识登革热学习
大班育儿知识登革热学习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传播途径是蚊虫传播,主要表现为突出的发热、疼痛、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大班育儿知识有助于父母了解育儿知识,主要包括健康教育、疾病预防、疫苗接种、家庭护理等方面。1、健康教育:家长平时要多了解...[详细]
2023-11-14 05:30
登革热病毒的预防育儿知识
登革热病毒的预防育儿知识
登革热病毒是一种由蚊虫叮咬传播的疾病,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人体后,将病毒注入人体而引起。预防登革热病毒感染的方法包括灭蚊、防蚊、切断传播途径等。1、灭蚊:登革热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因此需要消灭这两种蚊子。可以在家中使用...[详细]
2023-11-15 14:37
登革热的护理诊断知识缺乏
登革热的护理诊断知识缺乏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患者在患病期间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护理措施,以促进康复。1.保持休息:患者应尽量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同时,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闷热和潮湿。2.饮食调理:患者应...[详细]
2024-08-13 17:14
登革热保健知识美篇
登革热保健知识美篇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登革热的预防保健主要包括个人防护、环境清洁、饮食调理、适当运动等。1、个人防护:避免去登革热流行地区旅游或居住,如果必须前往,应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如穿长袖衣裤、涂抹驱蚊剂、使用...[详细]
2023-11-14 16:08
育儿心得:降低育儿成本的N个妙法
育儿心得:降低育儿成本的N个妙法
对于准爸准妈来说,在宝宝出生以后养育费用是个不小的负担,很多年轻夫妻由于工作收入不高,以致于迟迟不敢生养小孩。自计划生育以来,大多数家庭都只要一个孩子,吃的穿的用的样样都是最好的,不知不觉中就又增加了不少支出。每到年底粗略一算,真是让...[详细]
2023-11-14 16:15
绑架精子破坏你的育儿梦
绑架精子破坏你的育儿梦
说起男人不育,人们多数都会想到精子没有活力,或者干脆就没精子,实在,即使有精子,假如精液总像果冻似的,那精子也会被“绑”住腿脚,无法与卵子相会。精液不液化就是精液像果冻一样稠厚,使精子受到了束缚,不能自如地运动,往往活动能力极差,因而...[详细]
2024-01-28 11:28
育儿疑问:宝宝偏食的危害有哪些
育儿疑问:宝宝偏食的危害有哪些
宝宝偏食,父母总是很担心,但是出于对孩子的爱护,总是一边担忧一边无可奈何,又一边纵容着,然而这对宝宝的成长影响非常不好。宝宝偏食危害很大,可不仅仅是兴趣爱好那么简单哦,父母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严重性。1)显性危害抵抗力差,成医院"老主顾...[详细]
2023-11-16 10:43
大班预防出血热疾病的展板
大班预防出血热疾病的展板
出血热即流行性出血热,又称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流行性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也是一种法定传染病。临床上并没有什么有效的疫苗可以预防出血热,但出血热患者可以通过注射疫苗、避免去疫区、注意个人卫生等方式,避免疾病...[详细]
2023-11-13 07:50
最近胸变软了是怎么回事
乳房变软可能由生理性激素波动、体重变化、哺乳期结束、乳腺增生或药物影响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触感柔软、胀痛减轻或体积变化,可通过调整内衣、热敷按摩、药物干预等方式缓解。1、生理性激素波动月经周期中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变化会导致乳房组织含...[详细]
2025-11-24 17:00
最近小肚子越来越大怎么回事
小肚子越来越大可能与饮食过量、缺乏运动、便秘、激素变化、盆腔疾病等因素有关。建议调整生活方式并观察症状变化,必要时就医排查病理因素。1、饮食过量长期摄入高热量食物或暴饮暴食会导致脂肪堆积,尤其腹部脂肪对能量过剩敏感。常见于频繁摄入油炸...[详细]
2025-11-24 16:24
最近突然长肚子咋回事
突然长肚子可能与饮食过量、缺乏运动、激素变化、肠道问题或腹腔积液等因素有关。建议结合生活习惯和身体变化综合判断,必要时就医检查。1、饮食过量短期内摄入过多高热量食物会导致脂肪堆积,尤其是腹部脂肪增生速度较快。常见于聚餐频繁、零食摄入过...[详细]
2025-11-24 15:48
最近屁股变大了怎么回事
屁股变大可能与体重增加、激素变化、运动方式调整、骨盆前倾、脂肪分布改变等因素有关。需结合生活习惯和身体变化综合判断。1、体重增加日常热量摄入超过消耗时,脂肪容易在臀部堆积。高糖高脂饮食、久坐少动等习惯会导致脂肪囤积,表现为臀部维度增大...[详细]
2025-11-24 15:12
最近老感觉饱腹感怎么回事
最近老感觉饱腹感可能与饮食过快、胃肠功能紊乱、胃炎、胃溃疡、幽门梗阻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调整饮食习惯、药物治疗、手术干预等方式缓解。长期饱腹感可能伴随腹胀、反酸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1、饮食过快进食速度过快会导致空气随食物吞咽积...[详细]
2025-11-24 14:36
最近感觉胸突然变软了
乳房突然变软可能是激素波动、体重变化或乳腺组织改变引起的生理现象,少数情况下与乳腺疾病相关。乳房质地受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影响,月经周期、妊娠期、哺乳期或体重快速下降时可能出现暂时性变软。月经周期中黄体期雌激素水平下降会导致乳房密度降低...[详细]
2025-11-24 14:00
最近感觉肚子越来越大怎么回事
肚子越来越大可能由饮食过量、缺乏运动、腹水、肠道胀气、卵巢囊肿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增加运动、就医检查等方式干预。1、饮食过量长期摄入高热量食物或暴饮暴食会导致脂肪堆积在腹部。建议减少精制碳水及高糖高脂食物,增加蔬菜水果和优质蛋...[详细]
2025-11-24 13:24
最近感觉肚子大了好多是得病了吗
肚子明显变大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或病理性原因引起的,需结合具体症状判断。常见因素包括饮食过量、久坐缺乏运动、肠道胀气、腹水积聚、卵巢囊肿、子宫肌瘤等。若伴随腹痛、排便异常、体重骤增或消瘦需及时就医排查。1、饮食过量短期内摄入过多高热量食物...[详细]
2025-11-24 12:48
最近感觉肚子大了好多
肚子明显增大可能与饮食过量、缺乏运动、腹胀或疾病因素有关,需结合具体症状判断。短期内肚子变大最常见的原因是饮食不当或久坐不动。高油高盐饮食容易导致胃肠胀气,碳酸饮料、豆类等产气食物摄入过多会引发腹胀。长期缺乏运动使腹部脂肪堆积,腰围逐...[详细]
2025-11-24 12:12
最近腹部突然变大
最近腹部突然变大
腹部突然变大可能与饮食不当、肠道积气、腹水、妊娠、肿瘤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检查,明确具体原因后针对性处理。饮食不当可能导致腹部突然变大。短时间内摄入过多高盐、高糖或产气食物,可能引起胃肠胀气或水分潴留。调整饮食结构,减少豆类、碳酸...[详细]
2025-11-24 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