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高风险人群与遗传因素、内分泌异常、不良生活习惯、环境暴露及年龄增长密切相关。
BRCA1/2基因突变携带者患病风险显著提升,林奇综合征等遗传性疾病也会增加概率。建议有家族史者进行基因检测,高风险人群可考虑预防性卵巢切除,定期CA125和阴道超声监测。
未生育或晚育女性因持续排卵导致卵巢上皮反复损伤,雌激素长期刺激可能诱发癌变。口服避孕药5年以上可降低风险,哺乳期延长也有保护作用。
长期吸烟会积累致癌物,肥胖者脂肪组织产生过量雌激素。控制BMI在18.5-23.9范围,戒烟并减少油炸食品摄入,每周进行15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
石棉接触史或长期接触滑石粉可能刺激卵巢组织。职业暴露人群需做好防护,避免含邻苯二甲酸盐的化妆品,选择无粉卫生用品。
50岁以上女性发病率明显上升,绝经后卵巢功能变化易引发异常。建议每年妇科检查,异常阴道出血或腹胀需及时就诊,绝经后慎用雌激素替代疗法。
日常饮食建议增加十字花科蔬菜和深海鱼类摄入,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规律进行瑜伽或普拉提改善盆腔血液循环,避免久坐超过2小时。高危人群可考虑阿司匹林化学预防,但需医生评估。出现持续盆腔疼痛、尿频或食欲下降等症状时,应尽快进行肿瘤标志物检测和影像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