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糜烂是宫颈柱状上皮外移的生理现象,多数无需治疗,但可能伴随分泌物增多、接触性出血,需警惕合并感染或病变。
宫颈糜烂本身属于正常生理变化,雌激素水平升高会导致宫颈管内柱状上皮外翻,呈现红色颗粒状外观。部分女性可能出现白带增多、质地粘稠,或性生活后轻微出血。日常注意观察分泌物性状,每年进行TCT和HPV联合筛查即可。
糜烂面暴露在阴道环境中可能增加病原体侵入概率。常见合并感染包括霉菌性阴道炎白带豆腐渣样、细菌性阴道病鱼腥味分泌物和支原体感染。确诊后需针对性用药,如克霉唑栓剂、甲硝唑凝胶或阿奇霉素口服。
部分女性因"糜烂"字眼产生焦虑,误认为属于严重疾病。实际国际医学界已用"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替代该名称。过度治疗如激光、冷冻可能破坏宫颈机能,影响未来生育。建议通过正规医院阴道镜检查明确性质。
孕期激素变化可能加重糜烂面积,但通常不影响胎儿发育。需区分与前置胎盘出血的区别,避免剧烈运动。产后6周复查多数可自行缓解,哺乳期禁用电灼等有创治疗。
单纯糜烂不会直接癌变,但需与早期宫颈癌鉴别。持续高危HPV感染合并糜烂样改变时,需进行阴道镜活检。预防重点在于接种HPV疫苗、戒烟以增强局部免疫力。
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选择纯棉内裤并每日更换;饮食增加维生素C猕猴桃、西兰花和锌牡蛎、南瓜籽摄入;避免长期使用护垫造成闷热环境。出现血性分泌物持续3天以上或伴有下腹坠痛时,需及时妇科就诊排查其他病变。规律作息和适度有氧运动有助于维持激素平衡,推荐每周3次30分钟快走或游泳。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