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体质恢复需综合营养补充、适度运动、心理调适、伤口护理和规律作息,通过科学调理可加速身体机能修复。
分娩后气血亏损需重点补充铁、蛋白质和钙。动物肝脏、菠菜补铁,鱼肉蛋奶提供优质蛋白,芝麻虾皮富含钙质。避免生冷油腻,采用少食多餐模式,产后1周内可饮用红糖姜水促进恶露排出。哺乳期每日需增加500大卡热量,维生素D补充建议持续至断奶。
顺产24小时后可开始凯格尔运动,剖腹产需2周后逐步进行腹式呼吸训练。6周后加入产褥操,如仰卧抬腿、桥式运动,每天15分钟改善盆底肌松弛。避免过早进行跑跳类运动,瑜伽和游泳适合产后3个月开始。
产后激素波动易引发情绪低落,家人应协助照顾婴儿保证母亲睡眠。正念冥想每天10分钟可缓解焦虑,与伴侣保持沟通倾诉需求。出现持续情绪障碍需及时寻求心理咨询,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SSRI类药物。
会阴侧切伤口每日用碘伏消毒2次,如厕后从前向后冲洗。剖宫产切口术后7天可揭敷料,观察红肿渗液情况。使用医用收腹带需间隔2小时放松,避免影响血液循环。42天内禁止盆浴以防感染。
与婴儿同步休息,保证累计6-8小时睡眠。夜间哺乳可采取侧卧姿势,白天适当补充午睡。建立固定作息时间表,家人分担家务减少产妇体力消耗。避免长时间抱娃引发腱鞘炎,使用哺乳枕减轻腰部压力。
产后饮食建议多摄入鲫鱼豆腐汤、红枣枸杞粥等温补膳食,搭配猕猴桃、蓝莓补充维生素C。每天散步30分钟促进血液循环,逐步增加运动强度。注意会阴部清洁使用纯棉内裤,哺乳前后清洁乳头。42天复查需重点检查盆底肌力和子宫复旧情况,存在腹直肌分离超过2指需进行专业康复训练。保持环境温度22-26℃避免着凉,空调房穿戴薄袜护住脚踝。记录恶露颜色变化,鲜红色出血超过月经量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