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癌转移常见于盆腔淋巴结、肺部、肝脏、骨骼和阴道,与肿瘤分期及病理类型密切相关。
子宫癌早期易通过淋巴系统转移至盆腔淋巴结,尤其是髂内、髂外及闭孔淋巴结群。癌细胞侵入淋巴管后随循环扩散,表现为淋巴结肿大或融合。治疗需结合手术清扫如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辅助放疗或化疗紫杉醇+卡铂方案。PET-CT可帮助评估转移范围。
血行转移导致肺部多发结节,常见于晚期患者。症状包括咳嗽、咯血或胸痛,CT检查可确诊。靶向治疗如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顺铂+吉西他滨能控制进展,孤立病灶可考虑立体定向放疗。定期监测肺功能至关重要。
肝转移多表现为右上腹痛或黄疸,增强MRI诊断准确率高。治疗方案取决于病灶数量,单发病灶可行射频消融或肝段切除,弥漫性转移需全身化疗多柔比星脂质体方案。护肝药物如水飞蓟宾可减轻治疗副作用。
脊椎、骨盆和股骨是常见转移部位,引发病理性骨折风险。骨扫描联合MRI可早期发现,唑来膦酸每月静脉注射可抑制骨破坏。疼痛剧烈时采用局部放疗如8Gy单次照射,必要时行椎体成形术稳定脊柱。
直接浸润或术后复发可导致阴道断端转移,表现为异常出血或排液。近距离放疗后装治疗效果显著,严重病例需扩大切除联合皮瓣重建。保持阴道清洁可降低感染风险。
子宫癌转移患者需调整饮食结构,增加优质蛋白鱼肉、豆制品和抗氧化食物蓝莓、西兰花摄入,避免高脂饮食。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瑜伽每周3次,每次30分钟可提升免疫力。护理重点包括定期复查肿瘤标志物CA125、HE4、监测治疗副作用,心理支持同样不可忽视。出现骨痛、呼吸困难等新发症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