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不足可通过饮食调理、中药调理、运动改善、作息调整、穴位按摩等方法综合干预。
动物肝脏、红枣、枸杞等富含铁元素和维生素B12的食物能促进血红蛋白合成,建议每周食用2-3次猪肝羹或当归生姜羊肉汤。阿胶糕每日10克含服可改善血虚,搭配黑芝麻核桃粉效果更佳。脾胃虚弱者需避免生冷,可常喝小米山药粥健运脾胃。
四物汤当归、川芎、白芍、熟地为基础方,血虚明显加阿胶,气虚加黄芪、党参。中成药如归脾丸适合心脾两虚,八珍颗粒针对气血双亏。建议连续服用1-3个月,月经期暂停。艾灸足三里、气海穴每周3次,每次15分钟能温补阳气。
八段锦"两手托天理三焦"和"调理脾胃须单举"两式早晚各练10遍,太极拳云手动作可促进气血运行。快走每周5次,每次30分钟至微微出汗为宜,避免剧烈运动耗气。睡前温水泡脚20分钟,水位需过三阴交穴。
子时23-1点肝胆经当令需进入深睡眠,长期熬夜会耗伤阴血。午间小憩30分钟养心气,避免过度用眼伤肝血。保持卧室温度18-22℃,过冷会导致气血凝滞。每天7-8小时高质量睡眠有助于骨髓造血。
晨起按压血海穴膝盖内侧上2寸3分钟,配合三阴交穴内踝上3寸能调经养血。睡前顺时针揉腹100下,从膻中穴推至关元穴可理顺气机。长期按摩太溪穴内踝与跟腱间凹陷处能补肾填精化血。
气血不足者日常可多食用紫米、樱桃、桑葚等深色食物,避免空腹饮茶。练习腹式呼吸吸气时腹部鼓起能增强宗气,经期后三天是补血黄金期。冬季戴围巾保护大椎穴,夏季避免空调直吹。慢性失血患者需排查痔疮、月经量过多等潜在病因,血红蛋白低于90g/L建议就医。保持适度运动量,以第二天不感疲劳为度,过度静养反而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