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溶血是指红细胞遭到破坏,超出骨髓代偿能力而发生的贫血。引起急性溶血的原因较多,常见于药物、感染、免疫因素等非疾病因素和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等疾病因素。
一、非疾病因素
1.药物:如磺胺类抗生素、阿司匹林肠溶片等药物可抑制磷酸戊糖旁路,使红细胞内2,3-二磷酸甘油酸堆积,从而影响到红细胞的稳定性,导致红细胞溶解加速;
2.感染:当机体受到病毒感染时,病毒产生的毒素会损伤红细胞膜,使其通透性增加,进而发生破裂而导致溶血;
3.免疫因素:由于患者体内存在抗原抗体反应,使得红细胞被大量破坏,出现溶血的情况。
二、疾病因素
1.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多是由于遗传或获得性基因缺陷等因素所致,当患者体内的补体系统异常激活后,就会对红细胞产生攻击作用,造成红细胞寿命缩短,引发溶血现象;
2.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是一种造血干细胞突变引起的遗传性疾病,其特点是反复发作的夜间血红蛋白尿伴含铁血黄素尿,以及不同程度的贫血、脾大等症状;
3.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能是由于母婴血型不合等原因所导致,此时母体血液中的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中,会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多,继而诱发溶血。
除上述原因外,蚕豆病也可导致该情况的发生。建议患者及时去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