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口灼热感可能由尿路感染、尿道炎、前列腺炎、性传播疾病或局部刺激引起,需根据具体病因进行抗感染治疗、局部护理或药物干预。
细菌侵入尿道引发炎症反应,常见大肠杆菌感染。表现为排尿灼痛、尿频尿急。治疗需口服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头孢克肟或磷霉素,疗程3-7天。多饮水冲刷尿道,避免憋尿。
淋球菌或衣原体感染导致尿道黏膜充血,分泌物增多。确诊需尿常规及病原体检测。淋菌性尿道炎用头孢曲松联合阿奇霉素,非淋菌性可用多西环素。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
中青年男性常见,伴随会阴部胀痛。慢性炎症需服用坦索罗辛缓解排尿不适,配合前列腺按摩。急性发作时选用环丙沙星等穿透前列腺包膜的抗生素,辅以温水坐浴。
支原体、疱疹病毒等通过性接触传播。生殖器疱疹需口服阿昔洛韦,尖锐湿疣采用激光或冷冻去除疣体。全程使用避孕套可降低传染风险,伴侣需同步检查治疗。
化学洗剂过敏或机械摩擦导致黏膜损伤。停用刺激性产品,穿纯棉内裤减少摩擦。用生理盐水冲洗后涂抹红霉素软膏,严重肿胀可短期使用氢化可的松乳膏。
每日饮水2000ml以上稀释尿液,避免辣椒酒精等刺激性食物。练习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功能,排尿后从前向后擦拭。女性经期勤换卫生巾,男性包皮过长者注意翻开清洗。症状持续48小时或出现血尿、发热需立即泌尿科就诊,延误治疗可能引发肾盂肾炎或盆腔感染。糖尿病患者及孕妇出现尿道不适应优先排查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