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是女性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伴随出血的生理现象,涉及激素调节、生殖健康、心理调适、生活习惯、疾病识别五个维度。
月经周期由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控,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波动导致子宫内膜增生与脱落。周期紊乱可能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异常有关,需通过性激素六项检查确诊。黄体酮胶囊可调节黄体功能不足,短效避孕药如优思明能规律周期,中药益母草颗粒辅助调理。
正常月经量20-80ml/周期,持续3-7天。经血过多需排查子宫肌瘤或腺肌症,宫腔镜检查明确诊断。药物治疗包括氨甲环酸止血,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减少出血,严重者行子宫内膜切除术。经期避免阴道冲洗降低感染风险。
经前综合征影响30%女性,表现为烦躁、乳房胀痛。认知行为疗法改善情绪波动,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氟西汀缓解抑郁症状。正念冥想每日15分钟减轻压力,瑜伽体式如婴儿式放松盆腔肌肉。
经期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经血逆流,改用棉质透气卫生巾预防过敏。记录月经周期APP如Clue追踪规律,体温监测法判断排卵日。寒冷环境导致血管收缩加重痛经,暖水袋敷下腹促进血液循环。
继发性痛经可能提示子宫内膜异位症,CA125检测结合超声筛查。布洛芬缓释胶囊止痛,GnRH类药物抑制异位灶生长,腹腔镜手术清除病灶。绝经后出血需立即排查子宫内膜癌。
经期饮食增加高铁食物如动物肝脏、菠菜,补充维生素B6缓解水肿;有氧运动如快走促进内啡肽分泌,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选择纯棉内裤每日更换,经期睡眠保证7小时以上。异常出血超过三个月或伴随严重贫血需妇科就诊,青少年初潮延迟至16岁应检查染色体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