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耳朵需要避免噪音损伤、正确清洁耳道、控制耳机音量、预防耳部感染、定期听力检查。
长期暴露在85分贝以上环境会导致听力损伤,工厂机械、演唱会等高噪音场所需佩戴降噪耳塞。突发性巨响如爆炸声可能引发爆震性耳聋,建议捂住耳朵快速远离声源。日常使用家电时,洗衣机、吸尘器等持续噪音设备建议限制单次使用时间在30分钟内。
耳道具有自洁功能,棉签掏耳易将耵聍推入深处形成栓塞,正确方法是用温水冲洗外耳道。油性耵聍人群可每月使用含碳酸氢钠的滴耳液软化,耳鼻喉科采用专业吸引器清理更安全。出现耳道瘙痒时避免用发卡等硬物刮擦,可选择医用硅胶耳勺轻柔清理外耳廓。
遵循60-60原则,即音量不超过设备最大输出的60%,连续使用不超过60分钟。骨传导耳机可减少对鼓膜的直接声压刺激,入耳式耳机需选择带有通气孔的设计。夜间睡眠避免佩戴耳机,持续压迫可能引发外耳道炎或软骨缺血。
游泳时使用防水耳塞能阻隔污水进入,游完后倾斜头部单脚跳排出残水。中耳炎高发季节避免用力擤鼻涕,正确方法是按住单侧鼻孔交替轻擤。耳部出现红肿热痛时,可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配合红外线理疗灯照射。
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进行纯音测听,噪声暴露职业者每半年做一次声阻抗检查。突发耳鸣或听力下降超过24小时需立即就医,可能涉及突发性耳聋需激素冲击治疗。新生儿出生后72小时内必须完成耳声发射筛查,先天性耳聋患儿6个月内植入人工耳蜗效果最佳。
日常饮食多摄取富含镁元素的食物如菠菜、杏仁,能增强内耳毛细胞抗噪声能力;游泳前可做耳部按摩促进血液循环,方法是用食指和拇指轻揉耳廓至微微发热;突发耳鸣时可尝试咀嚼口香糖,通过颞颌关节运动调节耳咽管压力。冬季注意耳部保暖,血管痉挛可能诱发眩晕,建议佩戴覆盖耳部的帽子。耳道潮湿时可用吹风机低温档距30厘米吹干,避免真菌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