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炎症可通过局部清洁、抗生素滴耳液、止痛药物、热敷缓解、就医治疗等方式处理。耳部炎症通常由细菌感染、真菌感染、耳道损伤、异物刺激、免疫力下降等原因引起。
使用医用棉签蘸取生理盐水轻柔擦拭外耳道,避免用力掏挖导致黏膜损伤。化脓性分泌物较多时可先用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每日1-2次。注意保持耳道干燥,洗澡时可用防水耳塞阻挡进水。
细菌性外耳道炎可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等广谱抗菌药物。真菌感染需选用克霉唑滴耳液等抗真菌制剂。用药前需将耳道分泌物清理干净,滴药后保持患耳朝上5分钟。
急性炎症期伴剧烈疼痛可短期服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非甾体抗炎药。儿童患者需按体重调整剂量。耳部跳痛明显且伴随发热时,提示可能存在中耳炎并发症。
用40℃左右温热毛巾敷于患侧耳部,每次15分钟每日3次。热敷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肿胀疼痛。合并耳膜穿孔或外伤性炎症时禁止热敷。
持续发热超过38.5℃、听力明显下降、耳周淋巴结肿大等情况需及时就诊。严重的中耳炎可能需鼓膜穿刺引流,外耳道疖肿成熟后需切开排脓,慢性炎症需进行细菌培养指导用药。
日常应避免频繁掏耳,游泳后及时排空耳道积水。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和锌含量高的牡蛎等海产品,增强黏膜抵抗力。急性期暂缓剧烈运动,睡眠时保持患耳朝上。出现耳闷胀感持续不缓解或分泌物带血丝时,建议48小时内完成耳内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