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不调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中医调理、心理干预和疾病管理改善,具体涉及激素调节、营养补充、运动习惯等。
长期熬夜、压力过大或过度节食可能扰乱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建议保持规律作息,每日睡眠7-8小时,避免凌晨入睡。饮食上增加动物肝脏、菠菜等富铁食物,搭配维生素C促进吸收。每周进行3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每次30分钟以上。
激素紊乱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黄体酮胶囊、地屈孕酮片等孕激素类药物建立人工周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可能需二甲双胍调节胰岛素抵抗。短期止血可选用氨甲环酸片,但需排除器质性疾病后使用。
气血两虚型适用乌鸡白凤丸,血瘀型可用益母草颗粒,肾阳虚者适合艾附暖宫丸。针灸选取三阴交、关元等穴位,隔日一次连续2个月经周期。经前一周开始饮用玫瑰花枸杞茶,避免生冷饮食。
焦虑抑郁会通过神经递质影响促性腺激素释放。认知行为疗法可改善情绪性月经延迟,正念减压训练每周3次,每次20分钟。建立月经日记记录情绪波动规律,必要时联合心理咨询。
甲状腺功能异常需检测TSH指标,甲减患者补充优甲乐。宫腔粘连需行宫腔镜分离术,子宫内膜息肉建议电切治疗。35岁以上长期不调者应筛查卵巢储备功能,AMH低于1.1ng/ml需生殖科干预。
日常可食用亚麻籽油调节雌激素水平,经期避免剧烈运动但可做舒缓瑜伽。保持外阴清洁每日温水清洗1次,选择纯棉透气内裤。周期紊乱超过3个月或伴随严重痛经、异常出血时,需妇科超声和性激素六项检查。肥胖患者减重5%-10%能显著改善排卵功能,建议采用地中海饮食模式。